相关文章
拉动效应明显 五金信息化技术应用热点频出
2013年一季度,我国信息化建设总体形势良好。光纤宽带基础设施加速普及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开展试点,电子政务进一步加强平台集中和顶层设计,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大幅提高……这些层出不穷的亮点,正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强劲需求的表征。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网络提速慢、网络运营与增值服务初现矛盾、信息化“花架子”工程等问题也更加凸显。面对新形势,我国如何加快宽带提速工程?如何应对微信收费?如何有效杜绝信息化“花架子”工程?
基于对上述形势和问题的分析,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樊会文在日前表示,二季度一方面应加强对运营商的服务监管、对网络服务业务创新加强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信息化工程的评价、审计与监管、建立完善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等。
信息技术应用热点频现
2013年一季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异常活跃,信息消费内需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当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北斗系统以及智能汽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为信息基础的更新以及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带来了强大动力。由此导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热点频频。
随着各类数据量的急剧增长,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应用等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大数据商业模式正在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热点。在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的环境下,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目前,物联网在汽车、家电、自动仓储、制药包装等领域已经具有成熟的应用,并开始向民生领域拓展。
同样,北斗系统民用化进程也显著加快。2012年12月31日,交通运输部启动了第一个系统民用示范工程。与此同时,合肥、南京、上海等地也纷纷着手打造北斗产业园区,支持北斗应用示范工程。
在4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肖春泉就曾表示,信息消费正在逐步成为当前的消费热点和亮点。他说,在当前消费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以智能终端产品销售、电信及互联网接入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为主的信息消费增长迅速,这很明显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坐拥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信息消费将有望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着力点。
从一季度来看,信息消费已经展现出不俗的带动效应:一是信息终端产品,比如计算机、彩电、手机等保持高速增长。二是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热点突出,流量和收入增长均分别达到50%以上。三是信息服务消费,比如电子商务交易额、电信增值业务消费以及软件技术服务消费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四是信息消费对相关行业内销增长带动效应显著,总体带动相关行业内销增长达到10个百分点以上。
信息化“花架子”时有暴露
尽管信息化领域总体态势保持良好,但一些棘手的问题仍然暴露出行业的软肋。其中,微信收费之争,成为了一季度信息化领域的难题。
专家指出,在微信收费之争背后,事实上反映出我国3G、4G网络发展滞后,运营商对传统业务过于依赖,电信行业竞争不够充分等深层问题。持续多年的电信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进一步引入竞争,以市场的力量促进改革进一步深化。
与微信收费之争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信息化“花架子”工程时有暴露。由于监管机制缺失,投入巨资的信息化工程在关键时刻失灵的现象频频发生。比如,为及时对污染源适时发出预警信号,有效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山西省环保厅投资8.5亿元打造了号称全国领先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但在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故中,这套系统未能起到防范并及时发现事故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程评估、审计与监管已势在必行。
市场需求引导新兴领域发展
总体来讲,2013年一季度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展望第二季度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智能终端普及率将大幅度提高,通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云计算产业将快速增长,智慧城市建设将进一步加速……信息化将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新兴领域物联网来说,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标准走在国际前列,在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领域也具有较为成熟的应用。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物联网在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需求将迅速膨胀。截至2012年底,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预计二季度,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同样,云计算服务产业也展现出蓬勃增长态势。随着企业的积极投入和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市场将成为云计算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在搜索引擎、数字内容、电子政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等应用领域云计算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据赛迪顾问预测,2011~2013年,我国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67.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1.5%.预计2013年二季度,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元。
从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来看,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交融发展正在构建无所不在、物人共享的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二季度,随着信息网络设施的普及和提升、新兴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发展,以及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突破,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政府、企业和公众将从中受益。
- 上一篇文章: 五金电动工具行业朝创新之路发展日益成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