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橘红的功效与作用 橘红的食用方法
橘红,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后采收,用刀削下外果皮,晒干或阴干。那么,橘红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橘红的功效与作用吧。
一、橘红的功效与作用
橘红的功效
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桔或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别名:芸皮、芸红,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的功效。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本草纲目》:橘皮“和中理胃药则留白,下气消痰药则去白”、“橘红温燥之性胜于橘皮,并兼发表散寒,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用之为宜”。化橘红无发散之性,兼能消食,咳嗽痰多又兼食积或消化不良者用之较宜。
陈皮、橘红、化橘红是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三种不同中药。
橘皮与橘红同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因二者加工不同分为陈皮与橘红。橘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阴干称为陈皮或橘皮。橘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去掉橘皮内部白色部分后,晒干称为橘红。橘皮去白留红者为橘红。
别名:芸皮、芸红。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效:散寒,燥湿,利气,消痰。
主治: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用法用量:3~9克。
橘红的作用
桔红化普、理气、健脾、消食、燥湿、醒酒、消油腻、宽中、解蟹毒。主治:化痰止咳、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哮喘、喉痒痰多、胸中痰滞、呕吐呃逆、饮食积滞、食积伤酒、呕恶痞闷、长期胃痛、气痛等有独特疗效。
1、橘红治乳痈,未结即散,已结即溃,极痛不可忍者:陈皮(汤浸去白,日干,面炒黄)为末,麝香研,酒调下二钱。(《圣惠方》橘香散)
2、橘红治嘈杂吐水:真橘皮(去白)为末,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之,即睡。(《怪证奇方》)
3、橘红治风痰麻木:橘红一斤,逆流水五碗,煮烂去滓,再煮至一碗。顿服取吐。不吐加瓜蒂末。(《摘元方》)
4、橘红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憨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上细锉,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局方》二陈汤)
5、橘红治产后脾气不利,小便不通:橘红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
6、橘红治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扬饮之,甚良。(《谈野翁试验方》)
二、橘红的食用方法
化橘红健胃茶
组成:徐长卿4.5克、北沙参、化橘红、白药各3克、生甘草2克、玫瑰花、红茶各1.5克。
制法:上药按比例加大药量,研成粗末备用。
用法:每次取15克纱布包装,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饮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理气上痛。
主治:浅表性胃炎,症见胃脘隐痛,不思纳谷,身重困倦者。
禁忌:胃中灼热嘈杂,吞酸口苦者忌用。
按语:本方适用于胃痛日久,不思纳谷,中虚气滞之胃脘病症。
徐长卿又名鬼督邮、寮刁竹,性味辛温无毒,能镇痛止咳利水,《中国药植志》说它能“治一切疝症和肚痛、胃气痛、食积、霍乱。”药理试验,本品除有镇痛、降压作用外,试管内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北沙参味甘淡,性微寒,能清养肺胃之阴。近世医家常用本品配麦冬、石斛、白芍等治疗胃阴不足之胃病。白药又名白药子,味苦辛,能清热消痰止痛,《本草图经》用本品研末酒调服,治心(胃)气痛症。药理表明,本品有抗炎、抑菌、镇痛等作用。配以甘草,甘缓和胃。化橘红、玫瑰花,理气和中,解郁。出处:《新中医》
葶苈五子汤
组成:葶苈子3克、牛蒡子6克、莱菔子6克、炒杏仁6克、化橘红6克、炙苏子4.5克、川贝母4.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以上为1岁小儿用量。
功效:降气平喘,化痰除胀。
主治:外感风温内袭而致。
出处:孙一民方
肺炎汤
组成:麻黄3g、炒杏仁9g、甘草3g、生石膏30g(先煎)、化橘红9g、牛蒡子12g、鱼腥草30g、川贝母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大叶性肺炎。高热喘促,咳嗽胸痛,吐铁锈色痰,鼻翼煽动,脉洪大数,舌苔白或黄,少津。
各家论述:本方为麻杏石甘汤加味而成,以麻黄、石膏为主药。麻黄属辛温解表药,若与寒凉药配伍,可为辛凉宣透之剂。麻黄散邪;石膏降热;杏仁利肺,肺气宣畅,内热得清,喘咳可平;加化橘红、川贝母清肺利痰;鱼腥草、牛蒡子清热解毒。热毒炎消,胸痛痰喘可愈。
三、橘红的用药禁忌
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橘红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更多资讯,尽在云翼房产网,敬请期待。
- 上一篇文章: 化橘红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