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房产网 >> 房屋装修 >> 装修施工 >> 施工流程 >> 正文

收藏家张皓铭 让家变成私人博物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    2015-11-12 01:30:26

张皓铭是新一代中国收藏家中的一员,这是一个艺术收藏家的生活空间,把艺术品陈列和生活私密巧妙结合并分隔。同时这里也被誉为是一所可以媲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小型家庭美术馆、一个当代艺术的教育基地。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家的代表,张皓铭说,从收藏艺术品伊始,我就希望把艺术还原到生活中来。艺术不是被我们仰望的,我不会供奉艺术品,而是把它们当做身边的一本书,随时捧读。当大多数收藏者还在以艺术品为投资手段时,张皓铭已经坐拥市值超过4亿元的800多件藏品,当大多数收藏者还在拿着名录寻找当代知名艺术家的时候,张皓铭已经开始挖掘并支持有潜质的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在他的世界里,艺术不是投资品,而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正如他自己所说并实践的—收藏只是一种充满乐趣的生活方式。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每个走进张皓铭家里的人,都会为之惊叹,这里完全像一个小型当代艺术博物馆。几十件不同面积、体积的架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艺术作品渗入家的每个空间,以它们的光彩和气质,使这个家在艺术气氛中熠熠生辉。

几年前,随着张皓铭的收藏越来越多,他一直想把自己的几百件当代艺术藏品寻找一个展示空间,而且可以和自己的生活朝夕相处,密不可分。后来他在北郊的一个别墅区找到了这样一个户型—房子正中有一袭弧形玻璃屋顶,而屋顶下面的阔大空间刚好可以作为艺术品的陈列区。

“原来玻璃穹顶下是一个家庭游泳池,这样的户型一般人都不会选择,而我看中的正是这个优点,空间结构很适合做博物馆,高大敞亮,室内游泳池打理起来确实很麻烦,但可以填掉,就是一块可观的面积,而且别墅前面有一片大面积的湖水,我喜欢依水而居。”

张皓铭找来了自己最信任也最欣赏的设计师李辉,请他帮助自己实现家庭艺术博物馆的梦想。这次装修前,张皓铭和太太有了明确分工:太太负责装修,他负责装饰。“我是说到做到,房子装修用了4年时间,我只来过4次,但每一次来我提的意见都是决定性的,事后太太也承认我的提议都是正确的。”张皓铭笑着说。

1年多前,这个家庭式艺术博物馆建成了。这里也成为了张皓铭和太太、女儿度周末的家。在这里,他们在博物馆式的空间里洗涤心灵的疲惫,然后再回到城里工作。“对于我来说最欣慰的是,每天走出卧室,面对的就是一个艺术世界。”

品牌店铺: 悠美居实木家具  一统国际实木家具

斯米克瓷砖

这里实现了张皓铭很早提出的一个生活主张: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在我这里你很难区分哪儿是生活哪儿是艺术,生活和艺术交融在一起。我一直没有把艺术放到神坛上去,从收藏艺术品伊始就希望把艺术还原到生活中来。我认为艺术不是被我们仰望的,它就像你身边的一本书,随手可以翻阅,即使把书翻烂了都没有关系,不会是对艺术的不敬,而是被你消化了。你熟读了它,艺术就回到了它的精神层面。我不把艺术品供着,也不以为它值钱,它就是艺术家的心灵产物,我需要最大可能地和它进行心灵沟通。”张皓铭的语气里难以掩饰真心对艺术的热爱。

艺术作品日复一日的熏陶,无疑对张皓铭的审美有了很大提升,让他对装饰艺术这门学问完全无师自通。甚至有人说他还是个很好的策展人,因为每件艺术品摆放的位置是那样恰如其分。

一层基本上是一个开放空间,除了大厅外,还有影音室、门厅和客厅 这里也是周末假日朋友们来玩儿时的聚集区。在每个空间,主人的收藏自然都会是装饰的主角,张皓铭根据艺术品的色彩造型来选择搭配家具,使整体风格上看上去相当协调。

张皓铭说自己是个喜欢热闹的人,最大的爱好是和人交流,自从有了这个家,朋友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开周末PARTY理想的地方。“一到周末,我们总是邀约朋友来,在这里喝酒聊天。”

也正是因为朋友来得多,“我的厨房完全不是家庭式的,每次请来的厨师在我的厨房工作就像在他的工作岗位上一样,设备完全是专业化的。一次操作50个人的饭菜完全没问题,因为从开始设计厨房就向设计师强调了为聚会而需要的功能性。”

张皓铭夫妇5岁多的女儿漂亮聪慧,从小喜欢画画。“我当时最怕女儿会走路后,拿着画笔到处乱画。在她半岁快学会走路之前,我就抱着她,指着这些艺术品对她说 这些都是爸爸给你买的,你千万要保护好啊。”说到这里,他爽朗地笑了。

从物质到精神的收藏

8年前,张皓铭在一个画廊看到了一个中学同学的名字—黄燎原。多年失去联系的他们恢复了交往。之后就有了几乎创造了艺术品市场神话的现代画廊的问世,黄燎原和张皓铭各成为这个画廊的股东之一。

“是黄燎原把我带进当代艺术的。他算是我艺术收藏的启蒙者。”张皓铭说。由于和画廊的缘分,也有了更多接触当代艺术品的机会。“开始收藏我也未能免俗,也是冲着它的物质利益而去的。当时和大家在一个环境下,我也很难独善其身。”张皓铭坦率地说。

最初,张皓铭说自己几乎就是“皇帝的新衣”中的那个皇帝:“有些东西我不觉得好,但别人说好,将来能升值,我也就买下来了。”

在收藏的前4年,张皓铭的藏品几乎以每三天一件的收藏速度递增。但是几年后,当同一件作品的价格从1万蹿至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时,他有点蒙了,但也让他不解—他想真正把当代艺术搞懂。

“我想弄清楚当代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于是他买来国内外有关当代艺术的书籍,他喜欢在夜晚读书,经常看书到夜里两三点才睡觉。在对当代艺术逐步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经过正本清源,他慢慢梳理出了一条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和走向,这也使他不再成为一个盲目为物质上获利的“伪收藏家”,他要收藏自己真正喜欢的、有着实验和前卫性的当代艺术品。“也许我收藏的作品只是当代艺术的铺路石、奠基石,但我看中的正是它们挑战传统伦理和审美的价值,而不是它的增值空间。”

品牌店铺: 天然林实木地板  星林实木地板

跟随着张皓铭走近他这个艺术空间里的一件件艺术品,他对自己的收藏如数家珍,对每件作品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我把这里也当做一个当代艺术的教育基地。既然我投资了画廊,就有一份社会责任,让大家更多了解当代艺术。现在对当代艺术误解太多,一方面来自当代艺术对市场的误解,一方面来自市场对当代艺术的误解,它们相互误解,不利于当代艺术的正常发展。本来艺术家应该不问市场,离市场越远越好,但我们的当代艺术家已经变得和市场越走越近。我欣赏朱琪的一句话—中国当代艺术过多偏重于形,而忽略了神。”

但是他也客观地说:“我们改革开放也才有30年,市场经济就是一个30岁的青年,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30岁正是躁动、求生、创业、找工作、解决温饱、不成熟和发威的年龄,不可能有很多沉淀,也不可能有平心静气地去欣赏一幅艺术作品的心境。”

“如果有人学艺术、做画家是为了作品可以卖大价钱,认为当艺术家就可以积攒财富,我觉得特别可悲。”对于目前比较浮躁的艺术品市场和某些艺术从业者的心态,他这样评价。

一次,他听到中央美院院长潘公海对他说:“我们的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他为这句话而审慎思考,关注当代艺术的他由此做出了一个决定—赞助中央美术学院一个为期10年名为“艺术之光”的活动,为那些刚走出校园的美院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示作品、与社会接轨、被社会所认识的平台。

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许多画廊纷纷倒闭。此时,作为画廊投资人的张皓铭说:“我不认为艺术和经济危机有什么关系,受到影响只能是市场,而艺术从来只和艺术规律有关。”

几年前,张皓铭对艺术品的鉴别和收藏发生了根本改变,他已经成为一个清醒的收藏者,他的收藏品从国内向国外扩展,日本、韩国、印度、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的当代艺术品都被他收入囊中,“798的意大利常青画廊、韩国阿拉里奥画廊是我经常关注的收藏品来源地,我越来越发现艺术无国界。”近来他瞄准当代艺术的前沿,收藏速度虽然有所减慢,但每一件都经过他的艺术考量,而情有独钟。他的收藏已经走在了同行的前列,收藏品也已达800多件。

“在开始艺术品收藏之前,我喜欢手表和服装,那时经常把自己打扮得很光鲜,浑身上下一身名牌。而现在我的钱都用来买艺术品了。最近又增加了一个爱好,开始收藏红酒。”

他称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过去买艺术品,我太太不阻拦,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现在太太成为家庭主要的经济支柱,有时突然看中一个好东西需要买,就告诉她说会升值的,她就相信了”。张皓铭认为,自己的收藏有着太太的鼎力支持。

从最早投身通信业,到转行代理服装、经营画廊、酒店,他一步步冲破原来的从业界限。现在生活中的张皓铭,有意与他认为“时髦”的事情保持着距离。“我外语不会说,汽车不会开,手机短信不会发,互联网也基本不上。但是我有很充实的精神生活,我觉得自己头脑是清醒的,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可以随时宣泄情绪、在网络空间各抒己见,互联网方便人们交往的同时也会形成一种群体化的社会意识,我不想成为集体意识的奴隶,我想保持个体的自我与独立。”他这样说。

收藏也是一种创造力

曾梵志、任小林的代表作被巧妙地装饰在影音室的墙壁上;历届艺术展的精品被安置在客厅、回廊;巨大的雕塑和油画,被精心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玻璃穹顶之下……张皓铭的这个生活空间,好像一个艺术之梦。

前年,张皓铭一家刚搬进这个新居,上午在花园里植上草皮,傍晚,参加上海艺博会的100多位中外收藏家就远道过来,他们对张皓铭的收藏表示惊叹并评价道:“张先生,你是真正的艺术品收藏者和热爱者!”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相继又有十几批、数百人的国内外艺术收藏家们来这里参观和交流。他的家成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和艺术教育场所,实属当之无愧。

数年前,在和黄燎原合作画廊之后,他又经营了一家叫做“有

云翼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