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大面积农田遭“毁麦种树”
近400亩即将收割的麦子被毁,还有1600亩难逃厄运
现代快报-都市圈圈网(www.dsqq.cn)综合消息:南阳“毁麦种树”事件的影响尚未消退,近日在镇江市新区大路镇又发生一起。这一次,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大路镇以一纸《千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推进方案》的“建议稿”,准备在该镇的三个村实施“土地流转”,共涉及农田2000亩、上千户农户。土地流转后,将交由两位“林木老板”用来种植林木。镇政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如此突然实施土地流转,是为了履行与林木老板的合同,因为合同要求镇政府必须在上半年交出土地。目前,已有近400亩即将收割的小麦或被铲平,或被药死。近日,快报记者来到事发地镇江新区大路镇进行了采访。
可惜 即将收割的小麦被毁
在镇江新区大路镇圌山旁的村间小路东边本是大片的农田。近日,记者再次来到此处时,却是一片凋零的景象。
“可惜啊,就这么铲掉了,都用来种树了。”家住武桥村的老赵抚摸着被毁的麦子心疼地说,“这些麦子已经抽穗了,多饱满,再过一个月就可以收割了。”
记者看到,农田中大片是裸露的黄土,绝大多数的小麦已被放倒。道路的一旁,堆放着高高垒起的树苗,一些人正扛起准备到田中去栽种,现场一位叫徐怀挂的负责人讲,他们来自无锡,负责这里树木的栽种,“小麦前几天都被铲掉了,今后这里要栽上楠树、香樟、广玉兰、红豆杉等林木,老板说今年夏季到来前必须完成。”
沿着小路继续向北,记者来到了大路村,在大路村的17组,有一片100多亩的麦田,放眼望去竟是满眼的黄色,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四五个人带着喷具到这里来喷了百草枯,没过几天,小麦就变得枯黄枯黄的。据记者了解,已经平整的农田将近400亩,主要种植的是小麦。
焦点一 毁麦种树是谁下的决定?
村民:
决定很突然 反对没见效
记者通过核实了解到,从今年3月份开始,类似的毁麦种树在大路镇圌山周边的三个村同时发生,而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三月上旬由大路镇组织的一个“村民小组组长会”说起。
“那天晚上,我们被召集去村委会开村民小组组长会议。”武桥村某村民小组长王强(化名)回忆说,镇工作人员通报说:武桥村的1500亩农田将进行流转,3月30日前必须完成。与此同时,大路村及小港村的数十位村民小组长也分别被召去开会,他们同样被告知了同样的消息。
“这个决议太突然,种树意味着平整土地,而6月份小麦就要收割。”三个村的数十名小组长不约而同地在会议上表示了反对。在老赵的手中,有着三个村的300多户农户的“维权委托书”,但是老赵说“反正每次交涉都以碰壁而告终”。
镇里:
市场化运作 发包种林木
昨日,大路镇负责土地流转推进工作的副镇长胡光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份由大路镇颁布的《镇江新区大路镇千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推进方案》(建议稿)显示,此次土地流转项目西至捆山河、东至沙腰河—武桥中心河、南至老238省道、北至武桥与长征村交界处,项目土地总面积约2000亩,其中小港村约150亩,大路村约350亩,武桥村约1500亩,涉及上千户农民。这些土地包括农户的承包田、自留地,以及村民小组集体用地。记者通过大路镇2009年12月份编制的《镇江市大路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了解到,这些土地并不在规划所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片”之内。
方案明确:项目是采取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即通过土地集中流转,集中发包租赁,营造林苗、林果两用林。项目将在5月15日前完成。方案规定土地流转期限共19年,至2028年12月31日截止。
“所谓的市场化运营,就是先由村委会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然后再由镇城镇发展有限公司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最后由镇城镇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土地的发包租赁,与承包者签订土地租用合同。”胡光汉解释说,“承包者目前共有两名,一个来自无锡,一个是镇江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林木老板。”
焦点二 决定为何让村民感觉突然?
村民:
决定这么突然让人质疑
老赵认为,撇开流转费合理与否的争议不谈,就目前镇政府操作中的手段而言,种种迹象都表明,镇政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猫腻”。
他提出了几点质疑,1.镇政府刚于去年12月份编制了大路镇的农业规划,关于哪些地方是林地,哪些地方是基本农田,规划得清清楚楚,至今这个规划图还公示在镇政府旁边的墙面上,为什么说变就变了?2.土地流转的决定为什么下得这么突然,之前没有任何风声,为什么不能在冬小麦种植前先打招呼,为什么不能在小麦收割后再实行土地流转,偏偏要在小麦即将收割前的这段时间做亏本买卖?3.既然林木种植在镇政府眼中是高效农业的一种,为什么偏偏把挣钱的“行当”交给“外来户”去做,这两个“外来户”取得土地的成本是多少,他们之间存不存在暗箱操作的行为?
镇里:
作为镇政府只是执行者
“关于土地的流转,镇政府和两个林木老板是有合同约定的。”胡光汉说,“任何一个项目都有时间限制,我们和林木老板是2月份签订的合同,约定土地必须在上半年完成流转,让他们种上树,所以时间显得比较仓促。”记者希望提供镇政府与林木老板之间的合同文本,但遭到了胡光汉的拒绝,对于两位老板的身份,胡光汉也拒绝提供。
但是关于这2000亩土地交予林木老板后的承租费用,胡光汉用“实在讲不出口”这六个字进行了回应,“费用很低,实在讲不出口。”胡光汉对此解释说,“当时只是考虑希望引入资金和技术,带领村民们致富,所以镇政府没有考虑土地的租金问题。今后每年给予农户的转让费,也都将由政府‘埋单’。”
那么,规划短期内怎么突然变更?它又是否有据可查?对此,胡光汉表示无法提供变更后的总体规划,“将耕地用途变为林地的决定是上级有关部门定下的方案,作为镇政府只是执行者。”
焦点三 毁麦种树到底是怎么想的?
镇里: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
胡光汉介绍,《方案》是经过镇政府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大路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另外,镇政府希望通过此举促进农民增收。“此次涉及的三个村的村民大多都以务农为主,收入比较低,我们希望能通过此次土地流转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今后可以为林木老板打工,从事林木种植所衍生出来的各种行业。”
据胡光汉透露,农民交出土地使用权后可以获得流转费,共有两部分组成:一是青苗费,600元/亩,一次性交付;二为流转金,农户的承包田前5年700元/亩。
胡光汉表示,土地是在农户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实施平整的,目前已有90%的农户签了字。
村民:
算一笔账就知道会亏损
老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田一季种小麦一季种稻谷,一亩水稻可打1200多斤(可打大米1000斤左右),一亩小麦可收700多斤,按大米每斤2元、小麦每斤1元计算,减去成本费后,农民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左右,而现在一亩土地第一年的流转费只有700元,即使加上第一年的青苗费也只有1300元,“收入不但没有增加,一年反而每亩还减少了将近1000元。”
对此,胡光汉副镇长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物价上涨过快的因素,“当初制定的流转费的确是偏低了。”
进展
镇政府口径有些松动
基于目前的现状,镇政府也有所妥协,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不愿意交出土地的农户,镇政府不会强迫与他们签约,农户们想把小麦收割后再交土地,我们也会同意。“但对于那些已经签了字的,该推进的我们还是会推进,只是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充分考虑到农户们的权益。”
反思
毁麦种树究竟为哪般?
老赵查阅相关资料后告诉记者,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首先就要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禁止不顾条件,采取下指标等行政手段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底线是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而目前的现状却是与政策相违背的,首先,政府事先在老百姓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受让方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已经先斩后奏了,又何谈平等协商?其次,政府发了文,尽管是个建议稿,但却带有行政手段的色彩,最后,操作的结果已经触碰了土地流转的底线,它深深地损害了农民们的利益。”
镇政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解释是:“尽管政府在这个项目亏了钱,但带来的效果却是拿钱换不来的,首先环境改善了,其次,农民从田里解放出来了,如果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农民们还可从中得到实惠,最重要的是,政府发展了高效农业。”但事实却是:环境是改善了,农民也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了,但是否能在将来的日子里得到实惠却是个未知数,至少在目前,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发展高效农业是个大方向,也是从中央到地方所鼓励的,但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镇政府的整个操作流程都充满着突然性,在制定整个项目之前并没有进行过科学的规划和评估,以致于出现了这样一个极为尴尬的结果。这或许就是一个为了政绩而匆忙上马的项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这项土地的集中流转,符合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而且,通过低价引人入户也未尝不可,但其最终目的应该是带领农户共同致富,但现在的后果是,项目还没有实施,农户们就已经遭了殃,“连农民眼前的利益都保障不了,还提什么未来的致富远景呢?”
- 上一篇文章: 成都土改试点产权长久不变 误认土地“私有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