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房屋拆迁安置的地点与标准
安置地点
房屋拆迁时,安置地点有两种:一种是原地安置,另一种是异地安置。原地安置是指在原来被拆迁房屋所在地范围内,待新的工程建好后再迁回原地。异地安置是指在原来被拆除房屋所在地以外的地区进行安置。拆迁安置地点应当根据城市规划对建设地区的要求和建设工程的性质,按照有利于实施城市规划和城市旧城改造的原则确定。因此,城市规划的需要和新建房屋的性质,决定了拆迁安置的地点,而新建房屋的性质仍然取决于城市规划的要求。如果新建房屋的性质与被拆除房屋的性质不同,就不可能原地安置被拆迁人。另外,为了减轻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集,在拆迁中应采取鼓励政策,调动一部分被拆迁人口迁往城市其他区域,也有利于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拆迁安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异地安置:
(1) 因分户需增加住房面积的;
(2) 拆除住宅房屋拆迁范围内的新建房屋为别墅、公寓和商贸等非住宅用房的;
(3) 原住临时建筑经审查确实需要安置住房的;
(4) 经市规划、环保等主管部门认定不宜在原地从事生产经营的。
安置标准
拆迁人对被拆迁人履行安置义务,是为了保障被拆迁人因拆迁行为而造成的损失得到相应的补偿。被拆迁人不应该、也无权乘拆迁之机为改善自己的工作、生活条件而侵犯拆迁人的利益。因此,确定拆迁安置标准的基本原则是拆除多少,安置多少。
一般情况下,城市房屋拆迁分住宅和非住宅确定安置标准。拆除非住宅房屋(如商业、办公、旅馆、工业用房等),拆迁人按照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安置,房屋的建筑面积以房屋产权证注明的建筑面积为准。如果被拆迁人确实因工作需要,希望结合拆迁增加房屋面积,应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协商解决,一般分情况处理。
(1) 公有非住宅,如粮、煤、理发、饮食店、集贸市场以及文教、卫生等具有区域功能的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或事业性单位房屋,应按规划要求就近安置;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应按城市规划的要求异地安置。
(2) 私有非住宅。对拆迁原所有人自己依法营业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应以原建筑面积,并适合于营业的房屋对原所有人进行安置;经批准利用私有住宅改为非住宅用房的,其安置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出租给他人使用的私人非住宅房屋,根据各地方拆迁办法具体规定办理。
(3) 原使用人经房地产管理机关批准,将公有住宅改为非住宅的,拆迁时按住宅安置;擅自将公有住宅改为非住宅或转租给他人的,应将改为非住宅或转租部分的房屋面积从承租总面积中扣除,不作为安置依据。
(4) 利用临时建筑、违章建筑从事经营的使用人应在公布的期限内自行拆除,对于非法承租公有非住宅房屋的使用人不予安置。
拆除的住宅房屋,其安置房面积的计算,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按被拆除住宅的建筑面积计算,也可以按其使用面积或居住面积计算。
由于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房屋居住条件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旧城区居住的市民。为解决居民的住房困难,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安置面积。同时,为鼓励被拆迁人从区位好的地段迁入区位差的地段,也可以适当增加安置面积。
由于在城市房屋建设中,新建房屋用以安置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时,两者之间的房屋面积、套型不可能完全机上,在按照被拆除房屋面积安置的原则下,安置面积与拆除房屋的差数一般掌握在一个自然间以内。
- 上一篇文章: 拆迁人应如何进行拆迁安置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