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房产网 >> 房产问答 >> 土地纠纷 >> 土地管理 >> 耕地保护 >> 耕地保护制度 >> 正文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三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    2015-11-06 18:07:53

  30年前发轫于我国广袤农村的改革开放,赋予亿万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30年后的今天,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作出了赋予广大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重大决策的同时,特别提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并提出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等具体要求。这一明确规定告诉我们,必须以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绷紧耕地保护这根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关系我国粮食安全,关系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粮食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去年年末以来,国际粮食市场并不平静,因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全球粮价上涨幅度较大,有的国家几乎所有粮食依赖进口,有的国家因粮食问题连续发生骚乱。在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市场仍能保持稳定,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体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应有的实力和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然而,有土斯有粮。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优质耕地只占全部耕地的1/3,耕地后备资源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生态脆弱地区。我国人口众多,要让其他国家来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那是很难靠得住的。因此,只有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才能确保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安全无虞。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确保我国经济安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回顾刚刚过去的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必须承认,我们付出了资源环境破坏过大的代价。过去11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已经减少1.25亿亩,失去的耕地面积超过了一个河南省,而河南省近两年生产的粮食约占全国的10%。建设真的就不能少占一些耕地吗?完全可能。我国目前存在较严重的土地粗放浪费现象。我国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仅为0.3至0.6,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1997年至2005年,我国乡村人口减少了9633万,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17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遏制,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难以有效推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维护广大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我国七八亿农民来说,耕地仍然是他们的“命根子”,农民在土地上的合法权益必须有力地加以维护,不能随意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改做别的用途。尽管不少农民进城打工,其主要收入来源不再是种地。但是,耕地仍被农民视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大不了我回家种田!”进城打工农民的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保有一定量的耕地,是我国经济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前提。《决定》明确规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就是以人为本,维护农民及其土地权益的重要体现。

  加强农业、保护耕地,中央已经讲了多年。这次《决定》再次强调,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再次重申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充分证明,是否能完成这个任务,对国家今后的持续发展至关紧要。我们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探索和构建耕地保护的新机制。一方面,要明确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对不能很好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的地方政府,要坚决追究责任,严肃查处。另一方面,要运用更加有力的利益激励机制,调动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包括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日前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已部署对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抽查,考核结果将与用地计划指标等挂钩。与此同时,各地已在激励机制上进行重点探索,如成都市设26亿元耕地保护基金等。下一步,各地应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我们深信,各地只要切实按照《决定》的要求,抓紧建立完善耕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认真加以实施,一定能够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一定能够漂亮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云翼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