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廉租房不能成为保障主流?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 2015-11-05 02:20:44
原来《二十一经济报道》的同事袁一泓最近在发了篇《一个年轻人的来访》博文,对一个北京年轻人“即使降30%,我还是买不起房”的绝望现实表达了深切的同情,由此他再次重申了对公共租赁住房的强烈支持:“经过10多年的探索,公共租赁住房是一条最为可行的住房保障路径。”这种观点相当普遍,然而,我认为这是对民意、对政府决策的严重误导。 持“廉租保障”观点的人觉得,让政府建太多保障房不实际,因为政府手上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就像一泓分析的:许多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又遇到楼市调控,土地收入剧减,他们就更没多大积极性了。没错,地方政府有钱、有积极性建保障房,前提之一就是房价不能跌,土地卖好价。既然“房价即使腰斩,也还是有很多人买不起”,只能证明商品房市场根本就不应该是普通老百姓解决住房问题的途径,那么让房价降30%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我前一篇博文阐述的观点。 OK!政府要建足够多的保障房,房价必须保持稳定。这是前提之一,前提之二我会在文章的最后提到。 有些专家、学者习惯与人为善,觉得如果让政府建太多经济适用房需要资金太大,似乎不近人情,于是退而求其次,说有公租房就行了。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用大脑的……既然政府没钱建保障房,建公租房就不花钱吗?现在而今眼目下,政府手上到底有多少存量房可以拿出来廉租呢? 而且公租房还有一个致命问题,就是无法快速回笼资金,甚至根本无法回收成本,“此廉绵绵无尽期”,公租房是解决社会底层人群居住的纯福利补贴,一个健康的社会本身就不应该有太多比例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应该带动社会大多数人“致富奔小康”。这是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那就不是住房能解决的问题了。 用公租房解决目前占主流的城市中低收入群(而不是贫困群)的居住问题,显然数量过于庞大,因其纯福利性质而对政府财政的要求更大。公租房不是“退而求其次”,而真正是给政府出难题,是痴人说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经适房呢?只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经适房标准:划拨土地、免多种税费、纯利润控制在3%以内,绝对是建多少卖多少。只要国家用打击腐败的决心来监控其销售流程,也绝对能保证80%以上真正卖给中、低收入家庭。 一个城市要做到经适房基本充分保障需要多少资金呢?拿成都来说,20亿够不够?按上述经适房标准,就算成都经适房建造成本在2500元/平方米左右,20亿可以建80万平方米,按平均80平方米/套算,能建1万套!注意:这不是每年的投资,而是一次性投资,20亿投下去,可以无限滚动开发下去,甚至可以越滚越大——毕竟还有3%利润呢!事实上,做过房地产的人都知道,要撬动20亿的开发量,根本不需要帐上摆着20亿现金。实际需要的资本金要少得多! 如果把成都经适房的房价标准定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真正像新加坡模式那样控制在商品房价的1/3以内),你说成都经适房会愁卖吗?成都中、低收入家庭会买不起吗?如果成都每年都保证供应10000套经适房,一对大学毕业生工作5年以后、结婚时会为住房发愁吗? 那么,20亿的一次性投入(实际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对成都这样的城市,真的有那么难吗?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再增加2倍,60亿投资一次性解决,真的很难吗? 一点都不难!所以,解决中低收入蜗居、保障够不够,关键是政府有无诚意,这是另一个前提,也是所有前提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