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中国年轻人为何急着买房?
房价过高又有了新借口。近日,有专家指出,中国人拥有首套住房的年龄过早——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七八岁;而美国人往往到了30岁以上,经济上有了足够的自主能力,才会想到买第一套房,在日本、德国,购买首套住房的平均年龄则是42岁。
这一数据应该是可信的。然而,将过早买房当作房价过高的原因,似乎是因果倒置了。
在中国有一个词叫做“房奴”,这足以说明,买了房的滋味并不好受,或者说,当下有很大一部分人其实并不是心甘情愿买房的,可为何还是有那么多人画地为牢?抛开所谓的“刚性需求”,另一个原因大概就是,大家都买了,我不买,就会与这社会格格不入。而这又与当代中国人的成长路径有关。
近两代成年的平凡中国人,从出生之后,他所要面临的人生之路似乎就已被规定好了,一步一步地上学、高考、挑选高校,最终,如果顺利,谋个好工作,就开始宣告独立。尤其是对刚刚“三十而立”的80后来说,买房的意义如同又一次高考——如果不能买得一套房子,就像高考失利一般,无法符合大众的成功标准。于是,买房几乎成了奋斗的终极目标,然而偏偏又逢上过高的房价,这样的情形就让人联想到1980年掀起一场大讨论的那份感叹“人生的路怎会越走越窄”的“潘晓来信”。
再深一步探讨,为何年轻人会将买房当作一个必然的选择,这与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关。而这样的不确定,根源则在于社会保障的缺失——大家都认为,只有有了一套“不动产”,心里才有底。再加上当今房价的扑朔迷离,更加重了这种力求保险的心态。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不急着买房,就在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着他们,让他们可以趁年轻,更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更有创意地奋斗。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黄晓菊,后来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海经商,走出了一条宽阔的人生之路;同样,要想让中国的年轻人不急着买房,走出一条宽路,也需要一次新的变革,如果房价暂时降不下来,那么就大力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如完善公共住房保障。这样,当代的年轻人才可能卸下包袱,轻松自如地当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 上一篇文章: 认房又认贷 七类购房者借款算“二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