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述评:土地利用分类进入“国标时代”势在必行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近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我国土地利用分类开始进入“国标时代”,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等对土地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4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土地分类标准由不统一到统一,由行业标准到国家标准,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土地分类标准是随着需要由各部门制定的,不论从立法上、管理体制上还是从技术标准上,都不可能统筹考虑、整体安排,而是需要一个,就制定出台一个。应当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土地分类标准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土地资源分散多头管理体制越来越显现出弊端。作为不动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实施势在必行。
目前,由于各部门土地调查、统计分类标准的内涵、体系各不相同,统计口径相差很大,统计重复、数据矛盾、数出多门现象难以避免。这样,当国家制定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时,面对口径不一的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往往很难进行科学决策。而一旦依据某个行业数据制定一项决策,执行中又经常出现重大决策互相矛盾的局面。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的越来越根本的作用。尤其在最近几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土地政策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杠杆作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出台,是全国土地统一管理的当务之急。
这次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的一大特点,就是体现城乡一体化原则,按照统一的指标,城乡土地同时划分,实现土地分类的“全覆盖”。业内人士指出,实施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统一法律关系,二是必须统一管辖体制,三是必须统一技术规范。这三者应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土地分类标准化看似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其实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前提条件。土地利用分类进入“国标时代”,必将为我国准确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科学性,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新华网 王立彬
- 上一篇论文: 第二套房房贷新政引发连锁反应
-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