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栏目图文
小心优势成为劣势 “买房憾事有八桩”
当初买房时刻意追求的某些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居住后,优势反而会成为弊端。将此文称为“购房者必读”,是毫不为过的。
对多数买房者而言,买一套商品房是用于居住,有的甚至是倾其毕生积蓄和所有一辈子只买这一套房。因此,买房者在下单前都会慎之又慎,关心房屋的交通、朝向、环境、配套等等,就怕买下有缺陷的住房,为种种不足而后悔,影响生活质量。当所有想要的条件不能面面俱到时,不少买房者会选择以某项自己最需要的条件为主,比如,上班族关心交通,退休族关心环境。可又有谁想过,当初买房时刻意追求的某些优势,经过一段时间居住后,反而会成为弊端。希望以下八例憾事能让今天正打算买房的人有所借鉴。
NO.1地铁房
辛苦“劳作”搭地铁
L先生一家三口都是上班族,交通便利是他们买房的首选条件。最终,他们将目光锁定在闵行区地铁一号线沿线某站边的一个楼盘,距离地铁站只有300米,是典型的地铁房。尽管由于这一优势,房价比同一地区、离地铁稍远一些、需要小区中巴往返地铁站接送的小区楼盘每平方米贵了上千元,但他们认为也值。虽然三人上班不在同一区域,但有了地铁,通过换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还是比较方便快捷的。
可几年住下来,问题接踵而至。撇开交通开支不说,随着地铁沿线商品房大量开发,人口迅速膨胀,上下班高峰时段乘地铁简直是一场“劳作”。L先生家的小区站点是地铁往市区方向自起点的第三站,清早上班,别说坐位,连上车都要挤,一路上人越来越多,经常挤得气都喘不过来。L先生最担心的还是他的大龄女儿,出门前少不了关照她不要穿得太佻,不要化妆,注意包袋。晚上下班,往往是等了几班还上不了车,经常靠地铁站台工作人员帮忙推着挤进车门,好不容易乘到家,浑身像散了架似的。
L先生全家都认为,早知道地铁如此挤,说什么也不买什么地铁房。看着地铁两旁新建的商品房仍然像雨后春笋般耸立起来,他们正盘算着,有合适的机会,换到市中心,宁可面积小一点,不再轧地铁的闹猛,毕竟还要工作十几年。
NO.2景观房
紧靠高架噪声扰
W女士看中闹市区某大型社区一套最高28层的景观房。说它景观好,一点也不假:往远眺,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尽收眼底;往近看,苏州河犹如一条飘带蜿蜒而行。这样的景观房在今天高楼林立的上海滩确实不可多得。为此,W女士以高出小区均价好多的“小区房价之最”的价钱,买下了这套房。
谁知住下后,这套景观房对她来说,却是“扬短避长”。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W女士,是一家商业银行的部门经理,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还要加班,平日里一家老小不是卧床睡觉,就是上班上学,哪有闲情看景。反而,过高楼层的缺陷,却时时在影响着一家人。由于紧靠高架,噪声又是往上传的,每晚汽车碾压高架道路的声音,吵得W女士难以入睡。而10岁的儿子不知什么时候有了恐高症,别说站到阳台、窗前看景了,就连自己的房间也整天拉着窗帘,到客厅、餐厅,第一件事要家人把窗帘拉了,否则不敢出来,这样导致他呆的房间就一点光线也不能有。年迈的婆婆整天不是唠叨窗户的风声太响,就是抱怨下一次楼到河边走走太麻烦。丈夫倒是当初买这套景观房的铁杆支持者,但时不时也流露出楼下低于高架的楼层一点声音也没有、后悔没有买低一点、省下的钱还可买套一室一厅的想法。
NO.3花园房
繁茂水杉挡阳光
Z老伯的子女都在国外,小辈们为表孝心,从海外汇来钱让父母买套商品房安享晚年。Z老伯哪都不想搬,只愿意在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区域选房。在他们看来,上了年纪的人,不宜远迁,就近挪窝为好,一方面周边环境熟悉,另一方面亲友来往方便。他们看中了原先住房附近新造公园边的楼盘,选择了面对公园第一排一幢小高层的三楼。这个选择是因为售楼小姐的介绍颇合其意。首先,直接面对公园绿化,等于在窗前安装了一台天然大氧吧;其次,不高不低的楼层,视觉效果最理想;再者,三层楼也便于老人每天不乘电梯上下,权当锻炼身体。
可是,住了几年之后,原来没有想到的意外发生了。公园临近小区种植的是一排水杉,长势十分迅猛,目前都在10米以上,每棵树的枝枝杈杈像华盖一般,向北的一侧都伸到Z老伯居住的小区第一排住房的窗台边,将太阳和光亮遮得严严实实。此外,这也很容易让手脚麻利的人攀爬入内,给安全和防盗带来隐患。为此,Z老伯向小区物业反映多次,希望他们与公园进行交涉,对影响小区居民日照的问题有所整改。但最终,公园方面除了经常修剪枝杈,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于是,Z老伯只能顾此失彼,享受了空气和绿色,却牺牲了阳光与温暖。
NO.4组合房
有车难解偏远苦
与上面几位不同,青年夫妇小S和小J向往“房加车”组合的时尚,认为房子可以买得远一些,省下的地段差可以买辆车,过起有车有房的现代生活。可是几年下来,方知这种生活方式也许在西方比较流行,在中国还有些“水土不服”。
小夫妻原来同在市中心一家中外合资单位工作,结婚后其中一个不得不另谋高就,结果两人的单位相对住处,虽不算南辕北辙,但并不顺路。因此,虽然两人都会开车,但是养一辆车已经够呛,不可能一人一车,于是只能今天谁急给谁用。加之买房的小区位于市郊西南角,恰处于三个行政区交界处,只有一条公路通往市区,由于大量商品房小区的建造,这条路成了瓶颈口。每天上下班高峰时间堵车厉害,往往一堵就是一个多小时,开车的经常到晚上7点多才到家,比乘车的还晚,有车的优势并没显现出来。
去年,两人婚后第3年有了小宝宝,家处远郊的缺陷随之一一凸现出来。现在只是孩子看病求医不便,今后还有入托、上学等诸多问题。有时候,小两口经常互问对方,当初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假如不迷信所谓的“车加房”组合,并将三房改成两房,买在中心城区,还会活得像现在这么累吗?
NO.5板型房
近离前排“受窥视”
新婚的L先生和H女士,两人拼凑婚前的积蓄,加上双方父母的赞助,解决了购买一套商品房的首付部分。夫妻俩对新房的房型较为挑剔,在他们看来,上海目前板式结构的小高层最流行、最时髦,尽管这类房型价格要高出高层一大截,比多层也要高不少,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板型小高层。
可是,住下以后烦恼随之而来,因为这类楼房一般呈“兵营状”,排列整齐划一,不像高层房错落有致,呈弧形排列。此外,彼此的间距虽比多层要大,但相比高层建筑明显要小。紧挨着他们住房前面的那排房子,北阳台和北向次卧室就对着他们的主卧室和客厅,距离近得仿佛可以相互牵手。小两口总感觉对面朝北的房间和厨房里有人在窥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以前两人习惯的亲昵举动,一下子因为好像受人监视而不得不循规蹈矩起来,有几次忘了拉窗帘就迫不及待地接吻,第二天走在小区里,总觉得背后有人在议论他们,新婚的欢娱,因此被冲淡了不少。
NO.6通透房
难御寒风保暖差
事实上,像L先生夫妇俩喜欢板式结构房的大有人在,这类房型最大卖点就是南北能通透。殊不知,这种房型并非完美无缺,据住上这一房型的业主介绍,南北通透是把双刃剑,良好的透风条件下,夏天不用开空调,就能享受自然风的清凉,但在三九严寒天,这种房型则冷风嗖嗖,就算北面的门窗紧闭,但寒风也会无孔不入。所以,南北通透的房型,保暖性总是较其他房型差些,加之现在又时兴落地的门、窗,冬天的寒冷,住过此类房型的人可能都有体会。另外,为了迎合消费者,开发商在提高容积率与保留板式结构方面动足脑筋,导致最新建造的板式房,有的进深很深,影响了整套房子中间部分采光不足;有的因为面对着高架或道路,为避噪声和灰尘,整天不能开窗,南北通透的优势形同虚设;有的对板式房型进行了“变形”,中间两套是向前凸出来全朝南面的二室一厅,东西两头各一套三室一厅,虽属南北通透,结果三间卧室两间朝北,且东头下午无日照,西头上午无日照。
NO.7水岸房
船声轰鸣蚊子扰
张老伯原来市中心的老房子动迁后,老两口选择了货币化安置,在近郊靠近女儿家处,选择了一个“生态化”小区里的一室一厅。老人的观念似乎很超前,专门挑选了面对流经小区一条小河的房子,河边婀娜多姿的杨柳树,倒映在水草丛生的河里,左看右看煞是喜欢,心想,这不就是城里人心仪的水岸房吗?
可住下后才知这个选择是错误的。这是条仍在发挥航道作用的主干河流,每天从早到晚,船声吵得他们难以安宁,那响声,丝毫不亚于马路上跑的汽车。更让人感到难受的是,一到夏天,夜晚,伴随着青蛙的呱呱声,头顶上的蚊子飞来飞去,时不时叮人,让人无法消停。由于蚊子恋水,所以即便他们采取了当前人类对付蚊子的所有手段,用药,用烟,还用上了电子微波,可就是奈何不了那些小生灵。老两口后悔当时为什么要贪图这点“水景”,找来如今的这番烦恼呢?
NO.8大社区
小偷频顾乘车难
J先生小两口选房子有另类的想法,他们希望小区规模大,像个“城中城”,这样的话,小区里的生活配套设施一定很齐全。在这种思路下,他们选择了一个10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小区,住进后,方知大也有大的难处。
小区规模大,生活设施应有尽有这点不假,他们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开门七件事”,但与此同时,不便利的方面同样也困扰着他们,比如,这个小区已入住人数达1万多,公交部门为小区配了几条直达市中心的公交线路,但每天出门上班,总得排上半小时队才能乘上车,有时出门想打个的,好不容易等到一辆,却同时有10多人向它扬招,有时还要为此争得面红耳赤。
另外,社区大了,物业管理也多有不便之处,保安总有顾此失彼的时候,导致盗窃案子时有发生。还有亲友造访时,得像逛迷宫似的找上半天。J先生他们现在觉得,小区小区,也许价值就在一个“小”字,想当初他们住在市中心,那小区只有2幢房,200来户人家,保安张三李四都能叫得出名,哪像现在,住了一年多,已经被小偷“骑”走了2辆自行车。(BJF04/天闲)
- 上一篇文章: 私产房交易注意三大问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