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评论:趁势涨价的房地产商太不“爱国”
前一阶段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谷时,曾有人提出口号:买房就是爱国,因为可以刺激内需,提振经济。此观点得到很多房地产商的附和,却受到民众的非议。进入二月以来,各地楼市成交量连续攀升,楼市迎来了一个“小阳春”。据新华社报道,在久违的“井喷”行情面前,部分开发商心痒难耐趁势涨价,对此,有专家认为,在市场尚很脆弱、回暖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涨价可能导致成交量萎缩,来之不易的“阳春”行情也可能提前结束。
客观讲,房地产市场的理性繁荣的确对国家经济有好处,否则前一阶段国家也不会连续出台刺激房地产的政策。只是,民众的买房热情不能只靠口号来激励,当价位不满意时,戴什么爱国的高帽也没用。由于国家出台了税费优惠等利好,再之前一阶段房地产商纷纷让利促销,刺激了部分民众的购房需求,各地普遍出现了成交量攀升,房地产业有走出低迷的趋势。如果按“买房就是爱国”的观点来说,现在广大购房民众正在或者积极准备用行动来爱国呢。这样的“爱国行情”来之不易,于国、于民、于房地产商,都有利,可偏偏房地产商不珍惜,悄悄上调价格,利用“多次开盘、小幅提价”,很有可能将民众的买房热情再度浇灭。按照“买房就是爱国”的观点,房地产商岂不是太不“爱国”?
其实,买房卖房都是一种纯经济行为,与爱国无关。房地产商看到成交量上升便开始提价,想多捞一笔,从经济意义上说倒也无可厚非。同样的道理,老百姓买不买房、在什么价位买房,以及持币待购都很正常。可是,我们的一些官员和专家却总想给老百姓的经济行为赋予更多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买房就是爱国”的观点就是这样。可当房地产商趁势涨价、阻碍楼市回暖时,怎么就没人说他们“不爱国”?前些年房地产商追求暴利推高房价,造就房奴并压抑了其他消费需求时,为什么没人说他们“不爱国”?近两年楼市低迷、买卖双方陷入僵持,连国务院文件都要求房地产商“以合理价格促进销售”时,为什么没人说“降价就是爱国”?房地产商作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理应在经济活动中比老百姓承担更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一些官员和专家积极保护房地产商的“企业自主权”,却把道德义务让老百姓一个人扛。
- 上一篇论文: 不能容忍房地产业继续成为纳税侏儒
-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