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武汉探索宅基地置换商品房 引导农民落户城市
昨日(22日)召开的全市(武汉)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出台2010年市委1号文件。解读文件,惠农举措随处可见。
探索宅基地置换商品房机制
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探索农业用地地区的农户宅基地面积及住宅面积置换城镇商品房的置换机制,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启动贫困户常住危房改造
在去年我市完成远城区3903户农村无力自建房户危房改造任务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将启动农村贫困户常住危房改造任务,帮助部分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
基本实现全市农村安全饮水
新建600公里通自然村湾水泥路。新解决农村4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全市农村安全饮水目标。
新农保净增30万人
在去年5万农村居民参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上,进—步扩大试点范围,2010年净增参保人数30万。做好新老被征地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工作,新征地农村居民实行即征即保。
80岁以上老人月发50元津贴
加大对低收人农村居民的帮扶救助力度,提高农村“低保”的保障标准。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加快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启动实施农村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80岁以上的农村生活困难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高龄生活津贴。
贫困寄宿生增加300元补助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增加生活费补助300元。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小学生和初中生每人每年公用经费分别增加80元和150元。
综合住院补偿率达到50%
2010年全市“新农合”年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85元,综合住院补偿率达到50%以上。探索实行城乡医疗参保人员就医“—卡通”,落实市级转诊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患者医疗费用直接补偿、即时报销。
涉农街(乡镇)建便民服务中心
加大行政服务网络建设力度,2010年全市涉农街(乡镇)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全部建立便民服务室,基本形成市、区、乡、村四级行政服务网络体系。
所有行政村有健身设施
2010年全市新建—批农家书屋,基本实现村村有多功能文化室,所有乡镇有综合文化中心。培育和打造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乡—品”,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都有农村居民健身设施。
- 上一篇文章: “腾出宅基地用于开发,最大化推行农村土地流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