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房贷族盘活家庭资产 日常理财要“巧”字当头
少下馆子、少旅游……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向银行申请房贷的同时,也套上了“金箍”。大部分人买房的初衷还是为了改善生活,如果供房影响了生活质量,似乎有点得不偿失。
日常生活 开源少截流
许多房贷族觉得向银行贷了这么多钱之后,首先要做的是从日常生活中压缩开支。但在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维持高位的情况下,仅仅靠截流是远远不够的,适当开源非常有必要。
相比一般的投资,房贷族的开源更应讲究安全性和流动性,不仅要找到收益相对稳定的理财产品,更要通过各种手段,让资金尽可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从目前股市的情况来看,购买股票型基金或者打新股,似乎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收益,如何开源而不截流,日常理财还是应该“巧”字当头。
货币基金 关注T+0
背负房贷的家庭保持资金流动性和收益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货币市场基金成为许多房贷族首选的日常资金管理工具,但是由于其T+2的赎回原则,现金到账户有时间延迟。一旦家庭需要现金时,往往会出现“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现在不妨关注一下最新出现的T+0业务。
目前,已有包括南方现金增利、华安现金富利等6只货币市场基金相继开通了工商银行的利添利账户的T+0业务。所谓利添利账户理财,是把客户的活期储蓄存款与货币市场、短债等低风险基金联接,为客户进行有效的投资管理和现金管理。据悉,上述业务的手续费以央行公布的6个月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假设客户持有1万份货币市场基金,按照有关规定,客户实际支付的利息仅为2.52元(具体规定请向有关机构查询)。“T+0”赎回业务不受交易时间的限制,即使是在周六、周日或者交易日的非交易时间,也可实现赎回款实时到账,让家庭合理安排资金流动。
巧用质押 死钱变活钱
在目前股市震荡、基金收益下降等多种投资渠道不畅的背景下,让不少房贷族出现了资金周转不灵被迫割肉的窘境。在这个时候,你不妨关注家庭中可以进行质押的理财产品。
目前,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均包含了大比例的质押贷款。人民币理财产品质押率最高达90%,外币产品质押率最高达80%,质押期限最长一年且不超过产品约定投资到期日,利率按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这些特点让可质押理财产品具有“收益稳定、使用灵活”的竞争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可以进行质押,因此在购买之前还需要进行咨询。除了银行理财产品之外,定期储蓄存单、个人寿险保单、凭证式国债都可以质押贷款。让死钱变活钱,需要对贷款的适用性、质押比例、利率、期限等细节了解清楚。
难道中国的房屋供应量就如此缺乏吗?
情形其实类似于现在高企的油价,美国归因于石油供不应求,提刀威逼石油输出国增加供应。待到沙特等国增加石油产出,油价依然坚挺甚至步步高升。其实正是大量的石油投资者、投机者的存在,使供需问题变成一道很复杂的函数题。
2005年东莞住宅销售面积不到300万平方米,2006年则刚刚超过350万平方米。业内人士估计,2007年东莞的总体住宅供应接近500万平方米,如果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判断,去年东莞的房地产供应绝对是供大于求。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特别是在2007年6月前后,在深圳房价高企的影响下,大量的深圳投资客“扎堆”东莞,不少楼盘甚至出现了“脱销”的情况。同样由于市场行情看好,消费者的购买力得到充分释放,不少本地的资金也开始活跃于东莞市场。因此,去年上半年,楼市成交量和价格表现出双高的特点。代理机构数据显示,上半年东莞全市商品住宅网上签约共25299套,以平均一套100平方米计算(实际情况远高于此数,东莞商品房普遍以大户型为主),半年成交已超过250万平方米。从价格来看,全市商品房单价由4000多元向6000元大关迈进。
可以说,去年珠三角乃至全国的房价疯涨,源自于投资型购房的急剧增加。“不是一天一个价,而是一小时涨一个价。”地产中介陈明宣用这种极端的说法来形容疯狂时期的深圳房价。当房子成为稀缺资源,炒卖空间就开始增大,炒家又将本已稀缺的资源变得更加“珍贵”。2007年的深圳,房地产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炒卖的风头。开始是处于新房销售环节,除了地产商直接提价外,楼盘的销售人员也是当中的“抬轿手”,然后是二手中介,最后是大量的房地产投资客。
三人成虎,同样的故事在全国各大城市轮番上演,或者筹备上演。于是在各大中城市,“地王”频频出现,地产商以及土地 所有者(主要是各地方政府)热情高涨、信心空前。
平心而论,那一轮房价上涨也并非空中楼阁,房地产本身就是经济周期的组成部分。自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居民消费结 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推进下,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房价肯定不会缺席这场“盛宴”。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房价的疯涨已经惊动了中央,甚至房地产的受益者——地方政府——也感到心惊肉跳。于是广州市市长张广宁首先开炮,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也高呼“此价不可涨”。两地政府积极配合中央的调控政策,广、深两地的房价调整迅速展开。
纵观此次房地产调控还有一个共通点:只要地方政府积极配合的,房价的下调就较为明显,例如珠三角,例如江西。
但地方政府是这次房地产大戏中最为“首鼠两端”的角色。珠三角地区一位主管房地产的副市长曾为记者讲解了一组数据:香港1997年房价最高峰时,楼市交易量达到172000套。但一年不到,交易纪录就迅速下滑到85000套。而当年香港的住宅供应量与1997年相当。换言之,当年还有接近9万套的房子有待消化。这9万套房子足足困扰了香港十年。
在这轮调整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忧心忡忡,地方政府也是如此。以最早开炮的广州为例,在广州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广州市国土房屋管理局局长谢晓丹明确表示:“环境不断改善,量不断减少,我觉得,房价不会降下来”。同样地,对于今年广州房价涨还是降的问题,广州市主管“住、行”的常务副市长苏泽群也表示:“广州市的房价应该有上升的空间”。
也许有人认为,地方政府的态度对楼价的影响相当有限。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楼市冰冻期来临后,广州即刻停止了“对商品房价格有直接冲击”的限价房土地拍卖与规划。从珠三角到华东、华北,基本上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筹备采用经济手段拯救房地产业。
符合经济规律的手段在运作,甚至一些行政色彩浓厚的“非常规”手段也在运作。有这样一个例子,时间是楼市剧烈下滑期间,地点是广州与深圳之间一座很重要的城市。该城市一个标志性在售项目计划将售价由最高峰的每平方米1.2万元调整到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但主管领导“认为”,这是个城市标志楼价怎么也不能低于1万元,于是这个项目“折后”定价也就以万元为准。
2008年5月份,深圳的成交套数已超越去年同期水平。尽管房价并没有上升,但这种回暖已表明,前期房地产商的降价销售已达到效果,开发商已基本摸清了购房者的心理底线。也许就如王石所言“该降的都已经降了”。从中介机构的报告显示,不同于往年,5月的购房者主要是一些刚性需求较大的“自住客”。而这批自住客让5月深圳的一手商品房月均成交金额达到45亿元,已超越2007年8月。这也表明购房自住需求依然是相当大。
广州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形,2008年4月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成交量环比上涨了两倍,均价也重新回到了每平方米10997元。情况似乎并非昙花一现,5月的统计数据虽然没有公布,但根据官方网站“阳关家缘”的数据,5月一手住宅成交量突破7000套大关。这是2007年房贷新政以来的第一次。
与深圳不同的是,广州的楼市回暖似乎更为全面。中介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1~4月广州住宅平均租金稳步上升,4月份全市住宅平均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30.01元,同比上升10.6%。虽然每月总体二手房成交价格并无太大波动,但成交量每月都有6%~10%的涨幅。一些重点区域的价格回暖迹象非常明显。
虽然从数据上看,今年1~4月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0%,这一增速创下了2005年以来的新低,但各方的统计数据同时显示,上海、北京等地的房价也在回暖当中。
那是否可以下结论说,这轮房地产冰冻期已过,楼价依旧飞涨?
“其实房价并不取决于房地产商。”一家上市房地产企业的高管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地产商的日子都不好过,行业面临着一次重组,但重组更多意味的是行业兼并、企业易主。地产商降价抛盘反而与之没有直接联系”。
“如果楼盘出现长时间的降价,那只可能是宏观经济出现调整,或者国家停止了城市化进程。”上述人士表示。
- 上一篇文章: 高房价与低利率失衡 七折房贷恐难以持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