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房产网 >> 建筑工程 >> 建筑工程常识 >> 桥涵建筑工程 >> 正文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十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    2015-11-06 17:19:46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十一)

  14 冬期施工

  14.1 一般规定

  14.1.1冬期施工是指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

  ℃时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及砌体工程的施工。冬期施工除应按本

  规范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的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遵照本章的规定。

  1冬期施工的工程,应预先做好冬期施工组织计划及准备工作,对各项设施

  和材料应提前采取防雪、防冻等措施,对钢筋的冷拉和张拉,还应专门制定施工

  工艺要求及安全措施。

  2冬期施工期间,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压强

  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及5MPa前,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压强

  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前,不得受冻。未采取抗冻措施的浆砌砌体,在砂浆抗压

  强度达到70%前不得受冻。

  3基础的地基(永冻地区除外),在工程施工时和完工后,均不得受冻。

  93

  4冬期铺设防水层时,应先将结构物表面加热至一定温度,并应按防水层冬

  期施工的有关规定执行。

  5冬期施工时,应制定防火、防冻、防煤气中毒等安全措施,并与当地气象

  部门取得联系,做好气温观测工作。

  14.2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冬期施工

  14.2.1钢筋的焊接、冷拉及张拉的技术要求

  1焊接钢筋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进行时,最低温度不宜低于-20℃,

  并应采取防雪挡风措施,减小焊件温度差,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刻接触冰雪。

  2冷拉钢筋时的温度不宜低于-15℃,当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时可不低于-20

  ℃;当采用控制应力或冷拉率方法冷拉时,冷拉控制应力宜较常温时酌予提高,

  提高值应经试验确定,但不得超过30MPa。

  3张拉预应力钢材时的温度不宜低于-15℃。

  4钢筋的冷拉设备、预应力钢材张拉设备以及仪表工作油液,应根据实际使

  用时的环境温度选用,并应在使用时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配套校验。

  14.2.2混凝土配制和搅拌的技术要求

  1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

  级不宜低于42.5,水灰比不宜大于0.5。采用蒸汽养护时,宜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

  水泥。用加热法养护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严禁使用高铝水泥。使用其他品种的

  水泥时,应注意其掺合材料对混凝土强度、抗冻、抗渗等性能的影响。

  2浇筑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引气型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

  性。在钢筋混凝土中掺用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本规范第11章、

  第12章的规定,且不宜采用蒸汽养生。当采用素混凝土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

  泥质量的3%。预应力混凝土不得掺用引气剂、引气型减水剂及氯捻防冻剂。掺

  用的引气剂、引气型减水剂及防冻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的规定。

  3拌制混凝土的各项材料的温度,应满足混凝土拌和物搅拌合成后所需要的

  温度。当材料原有温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应首先考虑对拌和用水加热,仍不能满

  足需要时,再考虑对集料加热。水泥只保温,不得加热。各项材料需要加热的温

  度应根据附录J冬期施工热工计算公式计算确定,但不得超过表14.2.2的规定。

  4冬期搅拌混凝土时,骨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

  合比和坍落度;投料前,应先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投料顺序为骨料、水,

  搅拌,再加水泥搅拌,时间应较常温时延长50%。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不宜

  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表14.2.2 拌和水及骨料最高温度(℃)

  项 目 拌和水 骨料

  强度等级小于5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80 60

  强度等级等于及大于5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

  盐水泥 60 40

  注: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

  投料顺序为先投骨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

  14.2.3混凝土运输和浇筑的技术要求

  94

  1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尽可能缩短,运输混凝土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2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成型开始养护时的温

  度,用蓄热法养护时不得低于10℃;用蒸汽法养护时不得低于5℃,细薄结构不

  得低于8℃。

  3冬期施工接缝混凝土时,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应加热使接合面有5℃以上的温

  度,浇筑完成后,应采取措施使混凝土接合面继续保持正温,直至新浇筑混凝土

  获得规定的抗冻强度。

  4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湿接缝时,宜采用热混凝土或热水泥砂浆,并应适

  当降低水灰比。浇筑完成后应加热或连续保温养护,直至接缝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抗

  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

  5预应力混凝土的孔道压浆应在正温下进行,具体要求按第12章的规定执行。

  14.2.4混凝土养护的技术要求

  1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和附录J的热工计算确定。当气温

  较低、结构表面系数较大,蓄热法不能适应强度增长速度的要求时,可根据具体

  情况,选用蒸汽加热、暖棚加热或电加热等方法。

  2用蓄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蓄热方法应根据环境条件,经过计算在能确保结构物不受冻害的条件下

  采用。

  2)应采取加速混凝土硬化和降低混凝土冻结温度的措施。

  3)混凝土应采用较小的水灰比。

  4)对容易冷却的部位,应特别加强保温。

  5)不应往混凝土和覆盖物上洒水。

  3用蒸汽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除应按第11章有关规定执行外,混凝土的升、

  降温速度不得超过表14.2.4-1的规定。

  表14.2.4-1 加热养护混凝土的升、降温速度(℃/h)

  表面系数(m-1) 升温速度 降温速度

  ≥6 15 10

  <6 10 5

  注:①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②表面系数系指结构冷却面积(m2)与结构体积(m3)的比值,当采用普

  通硅酸盐水泥时,养护温度不宜超过80℃;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养护温度

  可提高到85~95℃。

  4用电热法养护混凝土时,一般采用电极法和电热器加热法。

  1)电极法养生 电极的布置,应保证混凝土温度均匀,加热时间为混凝土强

  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热时,混凝土的外露面应加以覆盖。

  (2)须用交流电,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应将电压降至50~110V的范

  围内。

  注:①对于无筋结构和钢筋用量不大于50kg/m3的配筋结构,可采用电压

  为120~220V的电流加热;

  ②当电压为380V时,必须将一个电极接通零线,使混凝土内的工作电

  压不超过220V,当电压超过380V时,不得直接用于电热法。

  95

  (3)升降温速度同蒸汽加热法。

  (4)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表14.2.4-2的规定。

  表14.2.4-2 电热法养护混凝土的温度(℃)

  结构表面系数(m-1)

  水泥强度等级

  <10 10~15 >15

  42.5 40 35

  (5)在加热过程中,应观察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出现干燥现象时应停电,

  并用温水润湿表面。

  (6)掺用减水剂时,应预先用试件检查电热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证明无

  损失时,方可掺用。

  2)混凝土电热器加热法养生,是利用工厂生产的电热器片通电加热养生。

  混凝土的覆盖要求同蒸汽养生,电热片的用量及布置应根据环境温度、覆盖情况

  及养生时间长短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使用电热器加热养护应注意如下事项:

  (1)在养生混凝土上设置洒水装置。

  (2)升、降温速度及养护要求同蒸汽养护。

  (3)应设置控制温度的自动装置,及用电安全保险装置,若控温装置为手

  工操作,应设专人值班测温,随时调节养护温度。

  5用暖棚法加热养护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暖棚应坚固、不透风,靠内墙宜采用非易燃性材料。

  2)在暖棚中用明火加热时,须特别加强防火、防煤气中毒措施;

  3)暖棚内气温不得低于5℃。

  4)暖棚内宜保持一定的湿度,湿度不足时,应向混凝土面及模板上洒水。

  6模板的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证明混凝土已达到要求的抗冻强度

  及拆模强度后,模板方可拆除。

  2)加热养护结构的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冷却至5℃以后方可拆除。当混

  凝土与外界气温相差大于20℃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加以覆盖,使其缓

  慢冷却。

  7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负温条件下严禁浇水,外露表面必须覆盖养护。

  2)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当达不到规定温度,且混凝土强

  度小于3.5MPa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3)当拆模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15℃时,混凝土表面应覆

  盖保温养护。

  14.2.5灌注桩冬期施工

  灌注桩混凝土的冬期施工,主要是保证混凝土在灌注时不冻结,能顺利灌注,

  一般情况不需要养护,只有在桩头露出水面及地面或虽未露出水面、地面,但在

  冰冻范围之内时,才进行桩头混凝土的覆盖保温养护,覆盖的厚度应当考虑到钢

  筋导热的影响。灌注桩混凝土冬期施工的要求如下:

  1灌注桩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同14.2.2条第3款,灌注时对拌和物的温度要求

  不低于5℃。

  2混凝土的运输要求同14.2.3条第1款。

  96

  3混凝土不准掺防冻剂、抗冻剂。

  4混凝土灌注的其他要求参见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

  14.3 砌体冬期施工

  14.3.1材料

  1砌块应干净,无冰霜附着;砂中不得含有冰块或冻结团块。遇水浸泡后受

  冻的砌块不能使用。

  2冬期施工的砌筑砂浆必须保持正温,砂浆与石材表面的温度差不宜超过20

  ℃。石灰膏不宜受冻,如有冻结,应经融化并重新拌和后方可使用,但因受冻而

  脱水者不得使用。

  3冬期砌筑砌体,只准使用水泥砂浆或水泥石灰砂浆,不准使用无水泥配制

  的砂浆,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砂浆应随拌随用,搅拌时间应比常温

  时增加0.5~1倍,砌石砂浆的稠度要求40~60mm。

  4小石子混凝土的配制和使用,应符合本章第14.2节的有关规定。

  14.3.2保温法砌筑

  1砌体在暖棚中砌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块的温度应在5℃以上。

  2)砂子和水加温后拌制的砂浆,其温度不得低于15℃,加温计算方法同混

  凝土。

  3)室内地面处的温度不得低于5℃。

  4)砂浆的保温时间应以达到其抗冻强度的时间为准。

  5)养护时应洒水,保持砌体湿润。

  2冬期施工前后气温突然降低时,正在施工的砌体工程应采取下列措施:

  1)拌和砂浆的材料加热,水温不得超过80℃,砂子不得超过40℃,使砂浆

  温度不低于20℃。

  2)拌制砂浆的速度与砌筑进度密切配合,随拌随用。

  3)砌完部分用保温材料覆盖,气温低于5℃时,不能洒水养护。

  3为加速砂浆硬化,缩短保温时间,可在水泥砂浆中掺加氯化钙等早强剂,

  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气温低于5℃时,不能洒水养护。

  14.3.3抗冻砂浆砌筑

  氯化钠或氯化钙掺量超过早强用量的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称为抗冻砂

  浆。

  1抗冻砂浆在严寒地区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地区可采

  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或粉煤灰水泥。抗冻砂浆应尽量用细度模数较大的砂。

  2抗冻砂浆使用时的温度不得低于5℃。当一天中最低气温低于-15℃时,承

  重砌体的砂浆强度宜按常温时提高一级。

  3用抗冻砂浆砌筑的砌体,应在砌筑后加以覆盖,但不得浇水。

  4抗冻砂浆的抗冻剂掺量可通过试验确定。

  5桥梁支座垫石不宜采用抗冻砂浆。

  14.4 质量检查

  14.4.1冬期施工时,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除按本

  规范第11章、第12章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外,尚应检查混凝土在浇筑及养护期间的

  97

  环境温度。冬期施工还应进行下列检查:

  1混凝土用水和骨料的加热温度。

  2混凝土的加热养护方法和时间等。检查结果应分别记入混凝土工程施工记

  录和温度检查记录。

  3骨料和拌和水装入搅拌机时的温度、混凝土自搅拌机倾出时的温度及浇筑

  时的温度,每一工作班应至少检查3次。

  4混凝土在养护期间温度的检查,不应少于下列次数:

  1)用蓄热法养护时,每昼夜定时4次。

  2)用蒸汽加热法及电加热法养护时,升温及降温期间每小时1次,恒温期间

  每两小时1次。

  3)室内外环境温度,每昼夜定时定点4次。

  5检查混凝土温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温孔应绘制布置图并编号。

  2)温度计应与外界气温隔绝,并应在测温孔内留置不少于3min。

  3)测温孔的位置,当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应设置在易冷却部位;当采用加

  热法养护时,应在离热源不同位置分别设置。厚大结构应在表层及内部分别设置。

  6混凝土冬期施工时,除留标准养护试件外,并应制取相同数量与结构同条

  件养护的试件。对于用蒸汽加热法养护的混凝土结构,除制取标准养护试件外,

  应同时制取与混凝土结构同条件蒸养后再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到28d的试件,以检

  查经过蒸养后混凝土28d的强度。冬期施工混凝土质量的评定方法与常温施工混

  凝土相同。

  14.4.2 砌体

  1砌体冬期施工时,应注意进行下列检查并记入施工记录:

  1)室外气温、暖棚气温及砂浆温度,每昼夜定时检查不少于3次。

  2)抗冻剂的掺量,每一工作班检查不少于1次。

  2 砌体冬期施工时,砂浆强度应以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 的试件试验结果为准。

  试件制取组数不应少于常温下施工的试件组数。每一单元砌体(如墩台、拱圈、

  涵洞)应同时制取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以检查砂浆强度实际增长情况。砂

  浆强度的评定方法与常温施工的砂浆相同。

  15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

  15.1 一般规定

  15.1.1 本章适用于连续梁桥、刚构一连续梁桥、简支梁桥及墩台基础的预制、浇

  筑及安装。

  15.1.2模板的设计与安拆参照本规范第9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15.1.3用以施工的所有临时性承重结构均应进行设计计算,确保施工过程有足够

  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且变形值应在允许范围内。

  15.1.4材料要求

  1木材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

  2钢材(预应力筋、普通钢筋、钢板)的力学要求及加工应符合第10章、第

  12章的规定。

  3混凝土材料(水泥、砂子、碎(卵)石、混合材料、外加剂)应符合第11

  98

  章、第12章的规定。

  15.1.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浇筑、养生除满足本章的规定外还应符

  合第11章、第12章的规定。

  15.1.6大桥、特大桥或重要结构在施工阶段,对结构物的应力、变形值应有针对

  性的施工监测控制,以保证结构物的强度和稳定。

  15.1.7临时承重结构的地基及基础的设计及施工计划应及时书面报监理工程师审

  查,签认批准后方可施工。

  15.2 在支架上浇筑梁式桥

  15.2.1在移动模架上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1支架长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2支架应利用专用设备组拼,在施工时能确保质量和安全。

  3浇筑分段工作缝,必须设在弯矩零点附近。

  4箱梁外、内模板在滑动就位时,模板平面尺寸、高程、预拱度的误差必须

  在容许范围内。

  5混凝土内预应力筋管道、钢筋、预埋件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第11章、

  第12章的规定。

  15.2.2在支架上浇筑梁式桥

  在支架上现浇混凝土梁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1支架应稳定,强度、刚度的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9.2.3条及9.2.4条的规定。

  2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及基础的允许下沉量应满足施工后梁体设计标高

  的要求。

  3整体浇筑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梁体不均匀下沉产生裂缝,若地基下沉可能

  造成梁体混凝土产生裂缝时,应分段浇筑。

  15.3 悬臂浇筑

  15.3.1挂篮、模板、钢筋及预应力筋

  1挂篮的设计要求:挂篮质量与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值宜控制在0.3~0.5之间,

  特殊情况下也不应超过0.7。

  主要设计参数:

  挂篮总重控制在设计限重之内;

  允许最大变形(包括吊带变形的总和):20mm;

  施工时、行走时的抗倾覆安全系数:2;

  自锚固系统的安全系数:2;

  斜拉水平限位系统安全系数:2;

  上水平限位安全系数:2。

  2挂篮加工试拼及加载试验:挂篮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可靠的,有疑问时应

  进行材料力学性质试验。挂篮试拼后,必须进行荷载试验。

  3挂篮支承平台除要有足够的强度外,还应有足够的平面尺寸,以满足梁段

  的现场作业需要。

  4现浇梁模板的制作与安装必须正确、牢靠,安装误差应符合本规范第9.6.2

  条的规定。后吊杆和下限位拉杆孔道应严格按计划尺寸准确预留。

  99

  5钢筋制作及安装,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的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进行腹板和底板钢筋安装时,应将底板钢筋与腹板钢筋连接牢固,最

  好采用焊接。

  2)底板上、下两层钢筋网应形成一个整体。

  3)顶板底层横向钢筋最好采用通长筋。

  4)钢筋与管道相碰时,只能移动不得切断钢筋。

  5)若挂篮下限位器、下锚带、斜拉杆等部位影响下一步操作必须切断钢筋

  时,应待该工序完工后,将割断的钢筋联好再补孔。

  6梁段的预应力筋、管道、钢筋、预埋件的加工及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

  第12章的规定。

  15.3.2混凝土悬臂浇筑

  1桥墩顶梁段及桥墩顶附近梁段的施工,按15.3.6条第2款的规定执行。

  2在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挂篮(托架或膺架)、模板、预应力筋管道、

  钢筋、预埋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机械设备、混凝土接缝处理情况进行全面

  检查,经签认后方准浇筑。

  3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时,要有保证梁体施工稳定的措施。

  4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进度应对称、平衡,实际不平衡偏差不得超过设计

  要求值。

  5悬臂浇筑段前端底板和桥面的标高,应根据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及预拱度

  设置,施工过程中要对实际高程进行监测,如与设计值有较大出入时,应会同有

  关部门查明原因进行调整。

  6箱形截面混凝土浇筑顺序应按设计要求办理,当采用两次浇筑时,各梁段

  的施工应错开。箱体分层浇筑时,底板可一次浇筑完成,腹板可分层浇筑,分层

  间隔时间宜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且使层与层覆盖住。

  7梁段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按第12章的有关规定进行预应力筋的

  张拉、压浆。

  8梁段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及施工安排确定。混凝土应尽

  量采用早强措施,使混凝土的强度及早达到预施应力的强度要求,缩短施工周期,

  加快施工进度。

  9混凝土养护应覆盖洒水,如冬期施工应按第14章冬期施工的规定执行。

  15.3.3穿束、张拉和压浆

  1穿束 束的前端必须认真处理。

  2预应力张拉

  1)挂篮移动前,顶、腹板纵向束的张拉应按设计要求的张拉顺序张拉,如

  设计无要求时,应注意上下、左右对称张拉。张拉时注意梁体和锚具的变化。

  2)张拉按本规范第12章的规定及设计要求执行。

  3)横向预应力在采用扁锚张拉时宜测定锚口、管道摩阻损失值。

  3压浆按本规范第12章的规定执行。

  15.3.4连续梁的合龙、体系转换和支座反力调整

  1测量箱梁顶面标高及轴线,连续测试温度影响偏移值,观测合龙段在温度

  影响下梁体长度的变化。

  2合龙顺序:按设计要求办理,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先边跨,后次中跨,再

  中跨。多跨一次合龙时,必须同时均衡对称地合龙。合龙时,一切临时荷载均要

  与设计单位商量决定。

  100

  3连续梁合龙段长度及体系转换应按设计规定,将两悬臂端的合龙口予以临

  时联结,联结注意事项如下:

  1)复查、调整两悬臂端合龙施工荷载,使其对称相等,如不相等时,应用

  压重调整。

  2)检查梁内预应力钢束是否张拉完成。

  3)复测、调整中跨、边跨悬臂的挠度及两端的高差。

  4)观测了解合龙前的温度变化与梁端高程及合龙段长度变化的关系。

  5)合龙前应在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并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逐步撤除,使悬

  臂挠度保持稳定。合龙宜在一天中最低气温时完成。合龙段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可

  提高一级,以尽早张拉。合龙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加强养护,悬臂端应覆盖,

  防止日晒。

  4体系转换及支座反力调整,按设计程序要求施工。

  15.3.5支座安装

  其注意事项参照本规范第20章20.2节的规定执行。

  15.3.6 T形刚构及悬臂梁挂孔梁架设安装的其他技术要求

  1T形刚构或悬臂梁挂孔的预制挂梁通过悬臂梁段架设时,应验算悬臂梁段

  的强度及稳定性,并应对悬臂端预埋件及支座位置进行校核。

  2墩顶梁段及附近箱梁段施工:墩顶梁段及附近梁段可采用托架或膺架为支

  架就地浇筑混凝土。托架或膺架要经过设计,计算弹性及非弹性变形。模板、预

  应力管道、钢筋、预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本规范第9章、第

  10章、第11章、第12章的规定。

  3边跨现浇段:现浇段的浇筑顺序是靠近边墩(台)的先浇,逐段向合龙段

  靠拢,逐渐调整现浇梁段的标高,使合龙高差在允许误差内。浇筑混凝土前确保

  支架与梁底之间能相对滑动,使边跨合龙时现浇段能随原浇筑T构自由伸缩,避

  免混凝土拉应力过大。

  4合龙及体系转换:合龙顺序按本节第15.3.4条要求施工。合龙后拆除临时支

  座,并将支座限位,按本章第15.4.3条体系转换要求进行体系转换。

  5T形刚构的转体施工,参见本规范第16章的有关规定。

  15.4 悬臂拼装

  15.4.1梁段预制、吊运的规定

  1梁段预制应在台座上连续啮合预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管道安装应符

  合本规范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的规定。

  2梁段的存放场地应平整,承载力应满足要求。支垫位置与吊点一致。

  3预制梁块的测量

  1)箱梁基准块出坑前必须对所有梁块进行测量,详细记录,并根据其在桥

  上的设计位置进行校正。

  2)箱梁标高控制点和挠度观测点,在箱梁顶面埋置4~6个。

  3)在预制梁段上标出梁号、中轴线、横轴线。

  4节段吊运工作参照本章第15.6.3条的规定。

  15.4.2梁段拼装、接缝处理的技术要求

  1 梁段拼装

  1)浇筑墩顶梁块及附近梁块,具体要求参照15.3.6条执行。

  101

  2)采用悬臂拼装法修建预应力连续梁或预应力悬臂梁桥时,应先将梁、墩

  临时锚固或在墩顶两侧设立临时支承,待全部块件安装完毕后,再撤除临时锚固

  或支承。

  3)采用悬臂吊机、缆索、浮吊悬拼安装时,应按施工荷载进行强度、刚度、

  稳定验算,使安全系数符合15.3.1条的规定。施工注意事项如下:

  (1)块件起吊安装前,应对起吊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检查,并按设计

  荷载的60%、100%和130%分别进行起吊试验。

  (2)吊机重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注意吊机的定位和锚固,经检查符合要求

  后再进行起吊拼装。

  (3)桥墩两侧块件宜对称起吊,以保证桥墩两侧平衡受力。

  (4)墩侧相邻的1号块件提升到设计标高初步定位后,应立即测量、调整1

  号块件的纵轴线,使之与梁顶块件纵轴线的延伸线重合,使其横轴线与梁顶块件

  的横轴线平行且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应检查梁顶块件与1号块件间孔道的接头情

  况,调整并制作接缝间孔道接头后,方可将1号块件牢靠固定,其他各个块件连

  接时,均应按本条规定测量调整其位置。

  (5)应在施工前绘制主梁安装挠度变化曲线,悬臂拼装过程中应随时观测

  桥轴线安装挠度曲线的变化情况,并与设计值进行对比,遇有较大偏差时应及时

  处理,以便控制块件的安装高程。

  2接缝处理

  1)各块件间的接缝施工应按设计规定办理。

  2)采用胶接缝拼装的块件,涂胶前应就位试拼。粘胶剂一般采用环氧树脂,

  使用前应经过试验,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接缝施工注意事项:

  (1)混凝土表面应尽量平整,疏松表面层及附着的水泥应清除干净,涂胶

  前表面应干燥或烘干。

  (2)胶粘剂使用过程中应继续搅拌以保证均匀,胶缝加压被挤出的胶粘料

  应及时刮干净。

  (3)涂胶人员应有防护设施。

  (4)安装调整位置、标高应在3h内完成。

  (5)胶接缝采用预施应力(挤压)0.2MPa,挤压应在3h以内完成。当施工

  时间超过明露时间的70%时,在固化之前应清除被挤出的胶结料。

  15.4.3 张拉封锚和体系转换

  1块件拼装完毕(检查合格)后张拉预应力束时,除应按照第12章有关规定

  办理外尚应注意下列事项:

  1)胶接块件拼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即可张拉预应力束进行块件挤压,

  挤压力应符合本章15.4.2条的规定。

  2)湿接缝块件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以上时,才能张拉

  预应力束。

  3)同一截面中各预应力束的张拉顺序及张拉力应按照设计规定分批张拉并

  做好记录。

  4)块件拼装和预应力钢材张拉时,应注意温度和气象变化,当气温在0℃以

  下、风力在5级以上时,不宜进行张拉。桥面明槽内已张拉的预应力束应加以保

  护,禁止在上面堆放物件和抛物撞击。

  2每对块件拼装完毕并张拉后,应立即压浆封锚。当块件的预应力束按设计

  102

  要求张拉完毕后,方准许放松吊钩。

  3有吊梁的T形刚构桥明槽混凝土,应在吊梁安装完毕后立即浇筑,浇筑程

  序应由悬臂端开始同时向根部推进。

  4体系转换按设计顺序进行。

  在转换体系前,应按照设计要求张拉一部分块件底部的预应力束,并在悬臂

  梁端设置向下的预拱度,防止梁上部已张拉的明槽预应力钢材上漂,以保证转换

  体系前后拼装、张拉各阶段的安全。

  15.5 顶推安装

  15.5.1预制场地

  1选择梁段预制场地时,除应按照本章第6节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注意下列

  事项:

  1)预制场地应设在桥台后面桥轴线的引道或引桥上,当为多联顶推时,为

  加速施工进度,可在桥两端均设场地,从两端相对顶推。

  2)预制场地长度应考虑梁段悬出时反压段的长度、梁段底板与腹(顶)板

  预制长度、导梁拼装长度和机具设备材料进入预制作业线的长度;预制场地的宽

  度应考虑梁段两侧施工作业的需要。

  3)预制场地上空宜搭设固定或活动的作业棚,其长度宜大于2倍预制梁段长

  度,使梁段作业不受天气影响,并便于混凝土养护。

  4)在桥端路基上或引桥上设置预制台座时,其地基或引桥的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做好台座地基的防水、排水设施,以防沉陷。在荷

  载作用下,台座顶面变形不应大于2mm。

  2台座的轴线应与桥梁轴线的延长线重合,台座的纵坡应与桥梁的纵坡一致。

  台座施工的允许偏差如下:

  轴线偏差:5mm;

  相邻两支承点上台座中滑移装置的纵向顶面标高差:2mm;

  同一个支承点上滑移装置的横向顶面标高差:lmm;

  台座(包括滑移装置)和梁段底模板顶面标高差:2mm。

  15.5.2 梁段预制及养护

  1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底模与底架联成一体并可升降,侧模宜采用旋转式的

  整体模板,内模板采用在可移动的台车上加上安装的升降旋转整体模板。模板应

  保证刚度,制作精度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

  2钢筋工作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的规定外,还应做好接缝处纵向钢筋的搭

  接。预应力管道安装应符合第12章的要求。

  3 梁段混凝土浇筑

  梁段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滑道、预埋件等应经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混

  凝土。混凝土的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浇筑等的具体要求,可参

  照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执行。在必要时可使用早强水泥或掺入早强减水剂,以提

  高早期强度,缩短顶推周期。梁段工作缝的接触面应凿毛,并洗刷干净,或采用

  其他可加强混凝土接触的措施。若工作缝为多联连续梁的解联断面,干接缝依靠

  张拉临时预应力束来实现,断面尺寸应准确,表面平整,解联时分开方便。

  混凝土可采用全断面整段浇筑或采用两次浇筑,分两次浇筑时,第一次浇筑

  箱梁底板及腹板根部,第二次浇筑其他部分。支座位置处的隔板,在整个梁顶推

  103

  到位并完成解联后,进行浇筑,振捣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管道、预埋件

  等。

  第一梁段前端设置导梁端的混凝土浇筑,应注意振捣密实,导梁的中心线与

  水平位置应准确平整。

  15.5.3 梁段施加预应力

  1梁段预应力束的布置、张拉次序、临时束的拆除次序等,应严格按照设计

  规定执行。其施工的技术要求应按照本规范第12章有关规定办理。

  2在桥梁顶推就位后需要拆除的临时预应力束,张拉后不应灌浆,锚具外露

  多余预应力钢材不必切除。

  3梁段间需连接的永久预应力束,应在两梁段间留出适当空间,用预应力束

  连接器连接,张拉后用混凝土填塞。

  15.5.4 导梁和临时墩

  1梁段前端设置导梁时,导梁全部节间拼装应平整,预埋在梁段前端的预埋

  件联结强度、刚度必须满足梁顶推时的安全要求。

  2采用钢桁架导梁时,应注意导梁与梁段刚度的协调,不得采用刚度过小的

  导梁,并应减小每个节点的非弹性变形,使梁端挠度不大于设计要求。

  导梁拼装允许误差:

  导梁中线:5mm;

  导梁纵、横向底面高程:±5mm。

  3桥跨中间设置有临时墩时,其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设计规定和本规范有关

  章节的规定执行。各联主梁顶推作业完成并落位到正式支座上以后,应将临时墩

  拆除。

  15.5.5 梁段顶推

  1顶推施工前,应根据主梁长度、设计顶推跨度、桥墩能承受的水平推力、

  顶推设备和滑动装置等条件,选择适宜的顶推方式。

  2梁段中各种预应力钢材按顶推设计张拉完成后,在顶推前应对顶推设备如

  千斤顶、高压油泵、控制装置及梁段中线、各滑道顶的标高等检验合格,并做好

  顶推的各项准备工作后,方可开始顶推。

  3采用单点或多点水平?一竖直千斤顶方式顶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千斤顶的实际总顶推力不应小于计算顶推力的2倍。

  2)墩、台顶上水平千斤顶的台背必须坚固,应(经过计算)能抵抗顶推时

  的总反力;在顶推过程中各桥墩的纵向位移值不超过设计规定。

  3)主梁在各墩(包括临时墩)支承处,均应按本章第15.5.6条的要求设立滑

  动装置。

  4)单点或多点的水平千斤顶顶推时,左右两条顶推线应横向同步运行;多

  点顶推时,各墩台的水平千斤顶均应沿纵向同步运行,保证主梁纵向轴线在设计

  容许偏差范围内。

  5)主梁被顶推前进时,如梁的中线偏离较大,应按本章15.5.6条要求的导向

  装置纠偏。.

  6)水平千斤顶顶推了一个行程,用竖向千斤顶将梁顶高,以便拉回滑块时,

  其最大顶升高度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规定时,不得超过5~10mm。

  7)采用单点水平一竖直千斤顶顶推方式顶推,在开始时,如因导梁轻,设

  置顶推装置处的反力不大,滑块与梁底打滑,不能使梁被顶推前进时,应采取措

  施(如用卷扬机拉拽)使梁前进一定距离,顶推装置的墩、台反力具有一定数值

  104

  后,再用水平一竖直千斤顶的顶推装置,或将顶推装置移到主梁与导梁连接段中

  间反力最大的临时墩上,并加强该墩抗水平推力的能力。

  4采用单点或多点拉杆方式顶推时,除应按照本条第3款办理外,还应遵照下

  列规定:

  1)设拉杆千斤顶的墩顶应设置反力台,反力台应牢固,满足顶推时反力的

  要求。

  2)主梁底部或侧面应按一定距离设置拉锚器,拉锚器的锚固、放松应方便、

  快速。

  3)拉杆的截面积和根数应满足顶推力的要求。

  5顶推过程中还应注意下列事项:

  1)顶推时,如导梁杆件有变形、螺丝松动、导梁与主梁联结处有变形或混

  凝土开裂等情况时,应停止顶推,进行处理。

  2)梁段中未压浆的各预应力钢材的锚具如有松动,应停止顶推,并将松动

  的锚具重新张拉、锚固。

  3)采用拉杆方式顶推时,如拉杆有变形、锚碇联结螺丝有松动等情况,应

  及时处理。

  4)顶推时至少应在两个墩上设置保险千斤顶,如遇到滑移故障用千斤顶处

  理时,起顶的反力值不得大于计算反力的1.1倍,起顶高度不得大于5~10mm。

  15.5.6 顶推装置

  1滑动装置

  1)水平一竖向千斤顶顶推方式的滑动装置,一般由摩擦垫、滑块(支承块)、

  滑板和滑道组成。

  摩擦垫用氯丁橡胶与钢板夹层制成后,粘附在滑块顶面,其尺寸大小应根据

  墩顶反力和橡胶板容许承载力计算决定。

  滑块可用铸钢或高强度混凝土块制成,其高度不宜小于正式支座的高度,其

  尺寸不宜小于摩擦垫和滑板的尺寸;滑板有多种构造,一般宜用硬木板、钢板夹

  橡胶板等粘聚四氟乙烯板(四氟板)组成。四氟板面积由最大反力计算决定,对

  无侧限的容许应力可按5MPa计算,对有侧限的可按15MPa计算。

  滑道一般可用不锈钢或镀铬钢带包卷在铸钢底层上,铸钢底层应用螺栓固定

  在支座垫石上。滑道顺桥向长度应大于水平千斤顶行程加滑块顺桥向长度;其宽

  度应为滑板宽度的1.2~1.5倍。相邻墩(包括主墩与临时墩)滑道顶面标高的允许

  偏差为±2mm;同墩两滑道标高的允许偏差为±lmm。

  2)拉杆顶推方式的滑动装置由滑板与滑道组成。其构造、技术要求及滑道

  的宽度应按照本章的规定办理,但滑道长度应大于3块滑板的长度。

  3)滑动装置的摩擦系数宜由滑板和滑道的材料进行试验确定。一般在选用

  水平千斤顶顶力时,对四氟滑板与不锈钢或镀铬钢滑道面,启动摩擦系数(静摩

  擦系数)可按0.07~0.08,动摩擦系数可按0.04~0.05考虑。

  4)当主梁底部与滑板接触时,随着梁段的顶推前进,滑道上的滑板从前面

  滑出后,应立即自后面插入补充,补充的滑块应涂以润滑剂,并端正插入。在任

  何情况下,每条顶推线各墩顶滑道上的滑板不得少于2块。滑板的磨损较大,应

  按顶推梁的长短和滑板损耗率准备足够的滑板,滑板磨损过多时应及时更换。

  2 导向装置

  梁段顶推时,为纠正梁体偏移,应按具体情况采取下列导向装置:

  1)楔形导向滑板:其构造与滑板基本相同,但导向板系楔形,横向设在梁

  105

  段两侧的反力架问,梁段通过时,利用楔形板的横向分力来纠偏。

  2)千斤顶:适用于梁体偏移较大时,横向装置于桥墩两侧的钢支架上,当

  需要纠偏时开动一侧的千斤顶使梁横移。

  3)导向装置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防止纠偏时损坏。

  3 多联连接顶推

  多孔多联预应力连续梁桥顶推时,可根据顶推方式采取分联顶推或将各联间

  伸缩缝临时连接,顶推完毕后将临时连接设施拆除。临时连接方法应按设计规定

  办理。

  15.5.7 平面曲线与竖曲线顶推

  1用顶推法安装的平曲线桥只适用于同半径的圆曲线桥,而且其曲线半径不

  能太小,即每孔曲线桥的平面重心应落在相邻两座桥墩上箱梁底板的内外两侧弦

  连接线以内。当桥梁大部分为直线,而桥梁前端为曲线时,可采取特殊措施用千

  斤顶安装。

  顶推安装平曲线桥应注意如下事项:

  1)宜采用多点拉杆方式顶推,亦可采用水平一竖直千斤顶方式顶推。

  2)预制台座的平面及梁身均应按设计制成圆弧形。

  3)导梁宜制成直线,但与主梁连接处应偏转一角度,使两片导梁前端的中

  心落在曲线梁圆弧的中线上。

  4)乎曲线的顶推应采取纵向与横向顶推结合的工艺,即在纵向水平千斤顶

  向前顶推的同时,还启动各墩曲线外侧的横向千斤顶,使梁体沿圆弧曲线前进。

  2用顶推法安装的竖曲线桥只适用于同曲率的竖曲线桥。桥上设的竖曲线多

  为凸曲线,顶推时宜对向顶推,在竖曲线顶点处合龙。当桥梁不长、跨数不多时,

  亦可自一端顶推全桥。

  顶推工艺基本上与顶推平桥相同。顶推竖曲线桥应注意如下事项:

  1)各桥墩墩顶标高应与设计竖曲线符合。

  2)预制台座的底模板标高应符合设计竖曲线的曲率。

  3)所需水平顶推力的大小,应考虑纵坡正负的影响。

  15.5.8 落梁

  1全梁顶推到设计位置、将梁落到正式支座上时,应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张拉顺序,对补充的预应力钢材进行张拉、锚固、

  压浆。将供顶推用的临时预应力钢材按设计规定顺序拆除。

  2)落梁前应拆除墩、台上的滑动装置。拆除时,各支点宜均匀顶起,其顶

  力应按设计支点反力大小进行控制。相邻墩各顶点的高差不得大于5mm;同墩两

  侧梁底顶起高差不得大于lmm。落梁反力允许偏差为±10%设计反力。

  3)落梁时,应根据设计规定的顺序和每次下落量进行,同一墩、台的千斤

  顶应同步运行。

  2支座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15.3.5条规定的要求。

  15.6 装配式桥施工

  15.6.1一般规定

  1本节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桥(以下简称

  装配式桥)构件的预制、移运、堆放和安装施工。

  2装配式桥构件在脱底模、移运、堆放、吊装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设

  106

  计所要求的吊装强度,一般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对孔道已压浆的预应力混

  凝土构件,其孔道水泥浆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不低

  于30MPa。

  3安装构件时,支承结构(墩台、盖梁)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承结构

  和预埋件(包括预留锚栓孔、锚栓、支座钢板等)的尺寸、标高及平面位置应符

  合设计要求。

  4构件安装前必须检查其外形和构件的预埋件尺寸和位置,其允许偏差不得

  超过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规定时,不得超过本章的有关规定。

  5构件安装就位完毕并经过检查校正符合要求后,才允许焊接或浇筑混凝土,

  以固定构件。

  6分层、分段安装的构件继续安装时,必须在先安装的构件固定和受力较大

  的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进行。如设计无规定时,应达到设计

  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

  7分段拼装梁的接头混凝土或砂浆,其强度不应低于构件的设计强度。不承

  受内力的构件的接缝砂浆,其强度不应低于M10。

  8需与其他混凝土或砌体结合的预制构件的砌筑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9构件吊运安装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10吊运工具、设备的使用技术要求,应参照起重吊装的有关规定执行。25m

  以上的预应力简支梁应验算裸梁的稳定性。

  15.6.2装配式构件预制规定

  1一般要求

  1)预制场地应平整、坚实,应根据地基及气候条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

  防止场地沉陷。

  2)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预制台座应坚固、无沉陷,台座各墩间距

  应适宜,以保证底模挠度不大于2mm。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在2m长度上平整

  度的允许偏差为2mm,气温变化大时应设伸缩缝。

  3)预制模板除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的有关规定外,底模板应根据桥梁跨度设

  置预拱度。装配式桥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预制构件在预制施工前,应根据设

  计单位提供的理论拱度值,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正确预计梁体拱度的变化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当后张法全预应力混凝土梁预计的拱度值较大时,可考虑在预制

  台座上设置反拱。当梁体的实际拱度已较大,将对桥面混凝土的施工造成影响时,

  应书面报告监理工程师,会同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4)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筋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第11章、第12章

  的有关规定。

  5)采用平卧重叠法支立模板、浇筑构件混凝土时,下层构件顶面应设临时

  隔离层;上层构件须待下层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5.0MPa后方可浇筑。

  2各种构件混凝土的浇筑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如下规

  定:

  1)梁、板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2)腹板底部为扩大断面的T形梁,应先浇筑扩大部分并振实后,再浇筑其

  上部腹板。

  3)U形梁可上下一次浇筑或分两次浇筑。一次浇筑时,应先浇筑底板(同

  时腹板部位浇筑至底板承托顶面),待底板混凝土稍沉实后再浇筑腹板;分两次

  浇筑时,先浇筑底板至底板承托顶面,按施工缝处理后,再浇筑腹板混凝土。

  107

  4)小型构件宜在振动台上振动浇筑。混凝土砌块、小型盖板、路缘石等小

  型构件,可在移动式底模或平整的地面上浇筑。

  15.6.3构件移运及堆放的规定

  1构件的移运

  1)构件移运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15.6.1条第2款的规定。

  2)构件移运时的吊点位置应按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规定时,梁、板构件的

  吊点应根据计算决定。

  构件的吊环应顺直。吊绳与起吊构件的交角小于60°时,应设置吊架或扁担,

  尽可能使吊环垂直受力。

  3)梁、板、构件移运和堆放的支承位置应与吊点位置一致,并应支承牢固,

  避免损伤构件。在顶起各种构件时应随时置好保险垛。

  4)吊移板式构件时,不得吊错上、下面,以免折断。构件运输时,应有特

  制的固定架以稳定构件。小构件宜顺宽度方向侧立放置,并注意防止倾倒,如平

  放,两端吊点处必须设置支搁方木。

  5)梁的运输应顺高度方向竖立放置,并有防止倾倒的固定措施。装卸梁时,

  必须等支撑稳妥后,才许卸除吊钩。

  6)使用平板拖车或超长拖车运输大型构件时,车长应能满足支承间的距离

  要求,支点处应设活动转盘以免搓伤构件混凝土。运输道路应平整,如有坑洼而

  高低不平时,应事先修理平整。

  2构件的堆放

  成垛堆放装配式构件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堆放构件的场地应整平夯实。

  2)构件应按吊运及安装次序顺序堆放,宜尽量缩短预应力混凝梁或板的堆

  放时间。

  3)构件堆垛时,应放置在垫木上,吊环向上,标志向外。混凝土养护期未

  满的,应继续洒水养护。

  4)水平分层堆放构件时,其堆垛高度应按构件强度、地面承载力、垫木强

  度以及堆垛的稳定性而定。承重大构件一般以2层为宜,不应超过3层;小型构件

  一般不宜多于6-10层,层与层之间应以垫木隔开,各层垫木的位置应在吊点处,

  上下层垫木必须在一条竖直线上。

  5)雨季和春季融冻期间,必须注意防止因地面软化下沉而造成构件断裂及

  损坏。

  15.6.4装配式墩台及基础安装

  1砌块式墩台安装技术要求

  1)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2)基底应加清理,非砾类土地基应加铺薄层砂砾夯平,预制块安装前必须

  坐浆,基础预制块安装时,应水平放落,如放落不平,位置不对,应吊起重放,

  不得用橇棍拨移,以免造成基底凹陷。

  3)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

  靠或脱空。

  4)安装高度每升高1m左右时应抹平,并测量纵横向轴线,以控制砂浆缝厚

  度、标高及平面位置。

  5)砌筑上层砌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

  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108

  6)桥墩破冰体镶面的砌筑按本规范第13.3.4条的规定执行。

  7)砂浆的技术要求请参照本规范第13.2.3条的规定执行。

  2柱式墩台安装技术要求

  1)墩、台柱式构件与基础顶面的预留槽洞应编号,并检查各个墩、台高度

  和基底标高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应进行调整。基座槽洞四周与柱边的空隙不得小

  于20mm。

  2)墩、台柱吊入基座洞就位时,柱身竖直度或倾斜度以及平面位置符合设

  计要求后,再将楔子塞入槽洞打紧。对重大、细长的墩柱,尚需用风缆或撑木固

  定,方可摘除吊钩。

  3)在墩、台柱顶安装盖梁前,应先检查梁口预留槽眼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否

  则应先修凿。

  4)柱身与盖梁安装完毕并检查符合要求后,可在基底座槽洞空隙与盖梁槽

  眼处灌注稀砂浆,待其硬化后,拆除楔子、支撑及风缆,再在楔子孔中灌填砂浆。

  3环管式墩台安装技术要求

  1)在基础或承台上安装预制混凝土管节、环圈做墩、台时,由混凝土基础

  或承台中伸出钢筋应插入管节、环圈中间的现浇混凝土内,插入钢筋的数量和锚

  固长度应按设计规定或通过计算决定。

  2)管节或环圈安装时,应严格控制轴线的设计位置,不得出现倾斜或上下

  错位现象。

  3)应用砂浆将管节或环圈处的接缝填塞抹平。

  4)管节或环圈内的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应按本规范第10章、第11章的

  规定执行。

  4整体式基础安装技术要求

  1)安装前应检查支承结构的尺寸、标高、平面位置和承载能力,均应符合

  设计要求。

  2)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本章15.6.1条的规

  定。

  3)基础安装的岩面或混凝土的表面应平整,安装时冲刷干净,坐浆时要将

  水泥浆抹平,厚薄均匀。

  4)安装就位后应采取保证构件稳定的措施,平面位置、高程、垂直度经检

  查校正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准焊接或浇筑接头混凝土。

  5)吊装大薄壁构件,应采取避免构件变形或损坏的临时加固措施。

  6)构件固定后方可摘去吊钩。

  7)分层安装时接头或接缝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吊装上一

  层构件。?

  8)接头或接缝混凝土或砂浆宜采取快凝措施,强度等级宜比构件混凝土强

  度等级提高一级。

  9)已安装完毕的整体基础接头或接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承

  受施工荷载。

  15.6.5简支梁、板的安装

  1一般要求

  1)除应验算构件在起吊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是否符合要求外,应按15.6.1

  条及15.6.4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2)支座的安装应参照本规范第20章20.2节的规定执行。

  109

  2安装施工

  1)简支梁和板可根据现场情况、梁和板的重力及所用设备制定安装方案,

  各受力部分的设备、杆件应经过验算。

  2)斜桥、弯桥安装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办理,如设计无规定时,可按本章

  规定办理。

  3梁、板就位

  每根大梁就位后,应及时设置保险垛或支撑,将梁固定并用钢板与先安装好

  的大梁预埋横向连结钢板焊接,防止倾倒,待全孔大梁安装完毕后,再按设计规

  定使全孔大梁整体化。梁、板就位后按设计要求及时浇筑接缝混凝土。

  15.7 施工观测及控制

  15.7.1在支架上浇筑梁式桥的观测内容

  施工时应对支架的变形、位移、节点和卸架设备的压缩和支架基础的沉陷等

  进行观测,如发现超过允许值的变形、变位,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15.7.2悬臂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对桥梁的中轴线、高程进行测量观测,误差应在允

  许范围内。

  高程:土10mm;

  中轴线偏差:5mm。

  15.7.3悬拼测量及挠度观测。控制每节箱梁施工中的中轴线及标高,监测施工过

  程中各块箱梁的挠度变化情况,并不断进行调整。

  基准梁块四角高差的允许误差为±2mm。

  悬拼允许误差:

  湿接缝第一块箱梁中线允许误差:2mm;

  湿接缝第一块箱梁顶面标高允许误差:±2nmi;

  悬臂合龙时箱梁中线允许误差:30mm;

  悬臂合龙时箱梁相对标高允许误差:±30mm。

  15.7.4应力跟踪测量:对梁体主要断面应力观测值与理论值比较,研究体系转换

  过程中的应力变化,分析其他因素对箱梁的影响。

  15.7.5顶推过程中的施工观测项目如下:

  (1)墩台和临时墩承受竖直荷载和水平推力所产生的竖直、水平位移,需

  要时,观测其应力变化;

  (2)桥梁顶推过程中,主梁和导梁控制截面的挠度,需要时,观测其应力

  变化;

  (3)滑动装置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观测的结果应随时记录、整理,如超过设计规定限值,应分析原因,采取措

  施纠正。

  15.7.6装配式桥安装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构件混凝土进行裂缝观测,若发现裂

  缝超过规定或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时,应及时分析研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15.8 质量检查和质量标准

  15.8.1质量检查

  各种材料、各工程项目和各个工序应经常进行检验,保证符合设计和施工技

  110

  术规范的要求。检验项目和次数按本规范11.11.2条第1款的规定执行。

  15.8.2 质量标准

  1在支架上浇筑梁式桥的质量标准按第15.8.2条第2款的规定执行。

  2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的质量标准见表15.8.2?1。

  表15.8.2-1 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梁质量标准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

  混凝土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L≤100m 10 轴线偏位

  L>100m L/10000

  L≤100m ±20

  L>100m 顶面高程 L/5000

  相邻节段高差 10

  高度 +5,-10

  断面尺寸 顶宽 ±30

  顶底腹板厚 +10,-0

  L≤100m 20 同跨对称点高程差

  L>100m L/5000

  3预应力悬臂拼装梁桥安装完成时的质量标准见表15.8.2-2。

  表15.8.2-2 预应力悬臂拼装梁桥安装完成时的质量标准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

  混凝土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L≤100m 10 轴线偏位

  L>100m L/10000

  L≤100m ±20

  顶面高程 L>100m ±L/5000

  相邻节段高差 10

  L≤100m 20 同跨对称点高程差

  L>100m L/5000

  4预应力混凝土桥顶推安装完成后的允许偏差可按照本条第2款的规定执行。

  5预制梁、板的允许偏差见表15.8.2-3。

  表15.8.2-3 预制梁、板的允许偏差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

  梁(板)长度 +5,-10

  干接缝(梁翼缘、板) ±10

  湿接缝(梁翼缘、板) ±20

  箱梁顶宽 ±30

  宽度

  腹板或梁肋 ±10,0

  梁、板 ±5 高度

  箱梁 +0,-5

  111

  跨径(支座中心至支座中心) ±20

  支座平面平整度 2

  平整度 5

  横系梁及预埋件位置 5

  6墩、台安装允许偏差见表15.8.2-4。

  表15.8.2-4 墩、台安装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轴线平面位置 10 倾斜度 0.3%墩、台高,且不

  大于20

  顶面高程 ±10

  相邻墩、台柱间

  距

  ±5

  7简支梁、板就位后与支座须密合,否则应重新安装,安装的允许偏差见表

  15.8.2-5。

  表15.8.2-5 简支梁、板安装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梁 5 竖直度 1.2%

  支座中心偏位

  (mm) 板 10

  梁、板顶面

  纵向高程

  (mm)

  +8,-5

  8基础施工允许偏差见表15.8.2-6。

  表15.8.2-6 基础施工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轴线偏位 25 土质+50

  断面尺寸 ±50

  基底高程

  石质+50,-200

  顶面高程 土30

云翼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