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解决高价房问题还有多远?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在3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用一套巧妙的官方语言回答了记者一个有关房地产问题的提问:房地产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中,其战略位置是否改变?
李肇星并未直接回答该问题,而是首先罗列了2009年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数据,以证明国家去年一系列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所取得的积极成效。然后才坦诚:个别城市存在着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问题,但这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今年将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市场调整手段,来稳定房地产的价格。
这一路“太极拳”可谓打得非常到位:即肯定了房地产业的成绩又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即将采取的解决办法。却可以不用提及房地产在GDP中的“战略”地位,这恰恰是记者所提问问题的根本答案。
“政府对高房价问题的重视”成为了这个答案中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一句。让人担心的是,政府对高房价的“重视”是否就真的能促进高房价问题的解决?
在去年GDP“保八”的总体基调下,大量的流动性涌进市场,事实证明了货币对经济的刺激是成功的:去年GDP的涨幅达到了8.7%,成功实现了预定的目标,而当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6.1%,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达到了10%左右,成为了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这些数据能够说明的问题有限,我们还可以听听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蔡继明提供的说法:在去年近10万亿的新增贷款中,45%的贷款进入了房地产行业,这其中包括了买房、卖房,还有地产商的开发投资,个人贷款的70%也被用于买房子。
贡献10%GDP的房地产竟然吞噬了2009年市场中近半的信贷资源,这还不包括进入房地产业、无法估算的巨额民间资本。一个行业集中了如此多的货币资源,房价几乎找不到不上涨的理由。
而为了避免经济复苏的前功尽弃,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敢轻言刺激政策的退出。中国也不例外,央行已经不止一次重申,今年仍将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解决高价房问题恐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诚然,关于针对房地产业信贷缩紧的传言已经一波高过一波,近期各地出台的楼市新政也一再坚持了严控二套房贷和首付款比例的各种条款,但这些政策对房价的影响似乎并非立竿见影,充其量是延长了市场的观望期。
中央政府目前更多地将解决高房价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了加大土地供应量、加快保障房建设和整顿市场秩序等方面。并不能否认这些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事情落到各地政府的执行上时,恐怕效果就要打个折扣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房地产已经是不少地方政府的“摇钱树”,巨额的卖地收入占据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半边天”。地价越高、房价越高证明了地方政府越能“挣钱”,让地方政府主动调控房价无异于“与虎谋皮”。而另一方面,对于平抑房价有重要作用的保障房建设,各地政府却表现得有点“力不从心”,不少地方政府去年均未完成住建部所要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人大财经委去年10月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8月底,全国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仅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仅为23.6%,今年1月19日的国土部会议上透露的消息也称,去年1至11月,我国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27.54万亩,仅完成年度计划供应量的46.66%,不足一半。
至于“严格”的房贷政策、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似乎也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试问,有多少银行能够严格执行银监会和央行制定的房贷政策?又有多少开发商因为违规而被查处?当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的利益被捆绑在一起时,房地产民生的空间已经被挤压殆尽。
如果不能彻底解开这个利益的链条,国民经济将永远被绑在房地产这架庞大的战车上,解决高房价问题终将是痴人说梦。
- 上一篇论文: 暴利税之说,“情绪化动作”高过制度化运作
-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