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河南省焦作市农村土地流转动态
在稳定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推进规模经营,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并加快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涌现出了沁阳市西万村,孟州市东田丈村,博爱县北里村、武陟县马宣寨村等一批典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182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41.9万人,耕地面积272.9万亩。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为10.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4.4%;土地流转涉及的农户39836户,占农户总数的6.5%。其中有29处属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进行土地,流转形成规模高效种植面积达9861亩。土地流转期限在5年以下的57370亩,占全市总数的56.3%; 5—10年的10385亩,占10.2%,流转方式以转包为主,面积54676亩,占53.6%;其次为出租,面积36215亩,占35.5%;转让面积1931亩,占1.9%;互换面积3513亩,占3.4%;其他形式流转面积4956亩,占4.9%。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思路明确。2007年以来,针对农村出现的土地流转新态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因势利导、推广典型、及时规范,力促健康发展。特别是今年4月7日,新华社报道沁阳市西万村土地流转后,市委书记路国贤根据徐光春书记、陈全国副书记、刘满仓副省长等领导的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7月8日,市委召开了由市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土地局局长、各县市区委副书记、副县市区长、各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180人参加的全市土地流转现场会,参观学习了博爱县金城乡北里村、孟州市河雍办事处东田丈村、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沁阳市太行办事处水南关村等先进典型 。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合力,制定配套政策,完善操作方法,积极构建平台,为土地流转提供优质服务。
(二)树立典型,示范引导。我市多次召开会议,对各县区在引导土地流转工作中的好做法进行交流,以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在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好的村推广西万村的做法,由村集体兴办龙头企业集中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二是在纯粮区树立马宣寨村的典型,由种植大户发起组建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三是在蔬菜种植区树立东田丈村的典型,由村委协助合作社流转土地。
(三)积极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对流转土地开展规模经营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大户,凡面积达到1000亩、800亩、700亩、600亩,分别一次性补贴2万元、1.5万元、1万元、5000元。博爱县对流转土地100亩以上连片种菜大户,县财政每亩补助200元,乡财政补贴100元,连续补贴3年;新建大拱棚集中连片20至 100座的,县财政每座补助200元。
经过各地的积极探索,特别是随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引领了规模经营的扩大,推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较快流转,呈现出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农业增效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土地流转的特点和成效
我市土地流转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规模经营主体成为推动土地流转的生力军。由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市场主体牵头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成为推动土地流转的重要力量。如孟州市孟香果蔬专业合作社和武陟县禾丰绿色稻米产销合作社等。全市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达9861亩。以龙头企业作为土地流转受让方主体的有沁阳市维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温县伟康实业公司等。如沁阳市西万村原2097户承包的2400亩土地流转给维德生态农业公司,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综合效益,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土地流转的区域分布明显。一是县城附近的村土地流转较快。如沁阳市太行办事处水南关村流转土地580亩;武陟县龙源镇东仲许村流转200余亩。这些村都在县城周围,二、三产业发达,农民都愿意将土地转包给专业大户、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经营。二是在集约化程序较高,农业结构调整合理,产业链条形成明显,农业标准化基地比较集中的地方土地流转较快。如博爱县蔬菜种植区和沁阳市沿太行山工业集聚区。
(三)流转合同的签订率逐步提高。土地流转初始时农户间自发转包、互换的流转,多数以口头方式达成协议。随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助流转或由合作社、龙头企业牵头流转的,均签订有正式合同,以保障流出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近年来由于我市土地流转呈现组织化、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合同签订率逐步提高,目前已达50%以上。通过土地流转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从调查的情况看,流出方土地流转后,除国家补贴资金继续享受外,既获得了土地流转费收入,又可从事其他经营或劳务获得收入。武陟县乔庙乡马宣寨村农民将承包土地流转给禾丰绿色稻米产销合作社后,不仅每亩地获得800元的旱涝稳定收益,还通过到合作社或外出务工、从事养殖业增加收入,比流出前增长近2倍。
二是促进规模化、合作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通过流转获得大量土地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产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市场开拓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孟州市东田丈村130户农户把原来由3个村民小组发包到户的150亩耕地自愿流转给孟香果蔬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经营发展“四位一体”现代化的半地下标准化设施大棚47个,合作社对外招标承包,承包给本社47户成员,实施黄瓜苦瓜套种,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产品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包装、销售,叫响了“孟香牌”、“顶花带刺”牌黄瓜,产品供不应求,亩纯收入达2万元。
三是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开放,引进外埠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带动了当地的资源开发,为发展高效农业创造了条件,而且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了农村经济效益。土地流转后,许多农民可以不离乡到规模经营主体务工获得劳务收入,不仅学到先进的耕作技术、管理经验和引进优良品种、发展高效特色种植业的方法,而且还享受到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搞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成果,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和科学生产的能力。
四、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虽然我市土地流转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仍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存在问题有:(一)发展不平衡。部分县乡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服务,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二)合同管理不到位。前段时间在流转程序、流转方式,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程序和规定,使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三)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机构不健全。除沁阳外大部分县市区尚未建立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土地流转信息传递渠道不畅。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需要。在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经营对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的宣传,消除基层干部群众的顾虑,形成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共识和内在动力。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基层干部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与岗位操作能力培训,切实提高其政策法律水平、业务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一方面要鼓励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阳光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为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一个稳定有效的条件。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二是各级财政要列出专项资金对规模经营主体进行扶持。三是帮助农民读懂政策、算好经济账,进行流转疏导,使其自愿将土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四是要探索并尽快出台符合我市农村实际的土地流转工作指导意见。
三、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农村土地流转要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已经有了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实现土地流转、专业大户推进土地流转的典型,我们是要对现有的典型进行总结,把农民群众的创造和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进一步完善流转机制的基础上全面推广。
四、建立服务机构,培育流转市场。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在承包方和受让方之间起媒介和桥梁作用。县、乡两级都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流转信息、政策咨询、阳光交易、合同签订、纠纷仲裁等方面的优质服务。依托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体系,建立自下而上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化网络市场,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平台。力争年底前各县市区在20%的乡村建立起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明年年底前全市所有乡村都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
- 上一篇文章: 安徽调查:农村土地流转七大问题亟待解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