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房产网 >> 房地产论文 >> 房产法论文 >> 房产评论 >> 正文

媒体时评:房价不是衡量调控成效的唯一标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    2015-11-04 22:07:55

我的朋友此前想把自己一套在北沙滩的82平方米两居室卖掉换些周转资金,刚请“顺驰”的人估了价——大约65万元,没想到宏观调控来了,他郁闷地觉着自己的房子要贬值了。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我爱我家”的人前几天很痛快地报了70万元的价格,而且似乎还能商量。他搞不懂为什么——不是调控之后大家都谨慎观望吗?中介公司挥着票子的样子好奇怪。

卖房子的人觉得奇怪,买卖房地产股票的股民也快抓狂。半个月前在6元价位慌乱抛掉万科股票的人发现,万科居然只用了三天时间又涨上来了。按理说,不是要等调控结果明朗之后再关注房地产股吗?

一个是实在的交易市场,一个是虚拟的资本市场,看似不相关的两个市场正发生交集——奋斗在市场最前沿的中介商和投资机构似乎已对房地产调控作出正判断,并相信调控很快就能在各方利益间找到平衡点。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住房消费者有不同的利益需求,也渴望达到某种程度的多方共赢。但如果仅以百姓希望的房价作为简单评估标准的话,共赢的可能性就不大。

从历次调控的结果看,房价往往没有明显下降,房屋成交量却明显萎缩。其结果就是,中央政府失去了税收、GDP增长的一个驱动力;地方政府失去的是就业和财政收入;银行失去了客户和利润来源;购房者居住条件迟迟得不到改善。显然,单纯的压制房价,并不符合各方参与者的根本利益。

本轮调控后,与百姓朴素推测相反的现象正在发生。机构往往比个人的判断更有理有据,这是最简单的逻辑推理。机构们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在中信证券的投资建议中,房地产股和银行股是未来重点推荐的翻倍品种。

显然,如果机构投资者也在“一刀切”地看空楼市,那就根本不可能作出如此推测。

云翼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