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抑制投机购房光盯营业税还不够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而同日,国家发改委也表态将抑制投机性购房。取消营业税优惠和发改委的官方表态,预示着去年以来促进楼市发展的公共政策“拐点”的正式到来——政府将在促进住房消费的同时,对于投机性的购房行为将通过政策予以打压,以平抑房价。
很显然,二手房营业税优惠政策的取消,彰显政府对投机性购房的姿态。对于当下屡创历史新高的二手房交易量和失控的房价,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将之归于二手房市场,继而将之归结于投机性购房导致。而取消二手房营业税优惠的逻辑意味着:增加炒房者的交易成本,课收重税,从而减少炒房者的“换手”周期,抑制投机性行为,从而促使房价回归理性。
如果从简单的逻辑而言,这种政策的选择的确具有合理性。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和2005年以来活跃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炒房团有很大的关系,在市场恐慌的情况下,这种炒作行为本身容易误导民众,引发市场的非理性上涨。因此,通过调整营业税,增加炒房者的交易成本,对于抑制投机性购房的行为,就政策的强烈信号效应而论,短期内的作用不可低估。
同时,应该看到,今年房地产市场之所以投机盛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给炒房者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资金。不仅表现为一部分资金违法进入房地产市场,更表现为各大银行肆意违背房地产信贷政策,“零首付”、利率优惠等成了二套房交易普遍的潜规则,助长了炒房行为。央视《经济半小时》曾经披露,今年各大行在二套房贷上“集体违法”,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个人可以按照优惠利率贷买35套房的“壮举”。
由此可见,平抑房价,抑制投机行为,除了调整营业税政策之外,还需要在房地产信贷政策上严格执法。如果不关住信贷的龙头,即使增加营业税的交易成本,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仍然会导致投机行为。
因此,我们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在理念上回归住房的消费属性,抑制购房的投机,这个大方向无疑是对的。但要真正贯彻这个理念,恐怕要对以前的住房消费公共政策进行更多的调整。回归消费,让85%以上的家庭买不起房的“蜗居”的尴尬不再上演,房地产政策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颠覆性的重构:
首先,重构土地供应政策,正是政府在土地市场的垄断和肆意调控,才导致了超理性的高地价。在土地供应上,改变单一的招拍挂制度,在放开土地供应的同时,限制土地价格,打击囤地行为,这是房价回落的基础和前提;其次,住房回归消费,但房价本身是一个金融现象,和流动性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因此,应以社会公平为目标,提高第二套房贷门槛,控制信贷滥发的龙头;其三,加大政府在住房保障上的责任担当,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要提供中低价位房,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希望相关部门能给出更加具体和可操作性的信息,而不是流于空谈。最后,中国房价畸高的一大内在理由是政府税费负担太大,降低税费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政府应在尽快推出抑制房价的物业税的同时,展开有关行政收费项目的大清理,进一步降低税费负担,并形成常规化、制度化的政策体系,降低民众的交易成本。
- 上一篇论文: 开征物业税切勿东施效颦
-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