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用“零容忍”守卫建筑质量“生命线”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    2015-11-06 17:18:00

  一个多月前,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某某自住房项目,因部分混凝土强度不达标而被勒令停工。近日,出现质量问题的3栋楼已经全部返工重建。对于原本可以采用返工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的建筑主体,最终却本着对购房者负责的精神全部拆除。看似极端的做法,体现出的是北京对于建筑质量问题的“零容忍”和建设主管部门矢志不渝坚守的“生命线”。

  “建筑质量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2013年年底,北京市推出自住型商品住房,这个旨在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平均单价比周边低三成的房源被社会寄予很高期待。然而,当代采育满庭春MOMA自住房项目在建设中被发现混凝土不达标,迅速引发舆论对于“廉价”自住房面临安全问题的担忧和质疑。

  当这一自住房项目被发现质量问题后,北京市住建部门第一时间下发停工通知,并果断处置,每周将接受不少于两次现场巡查,直至项目结构主体完工。

  “建筑质量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北京市住建委主任杨X说,“虽然根据检测结果,当代采育项目可以采用返工加固的办法进行处理。但对于这些关乎百姓民生的工程,更要本着"宁固十分,不失一毫"的原则,不让群众有一丝一毫的忧虑。”

  10月中旬,北京市住建委对海淀清河居易园小区、清河小营回迁房项目,检查工程质量永久标识牌的落实情况、让建设单位签订住宅质量保证书、设定“工地开放日”等,这些都是北京市为加强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推出的诸多举措。

  用“事无巨细”应对“庞大规模”

  从东三环国贸桥东的“中国尊”,到位于通州区的“梨园公租房”,再到正在掘进的贯通南北的轨道交通“16号线”……根据北京市住建委提供的数据,从2012年以来,北京市建设规模持续保持在2亿平方米以上。

  面对庞大的建设规模,北京市力求做好每一个点滴细节。例如,制订《居住建筑门窗设计规范》等104项建筑行业地方标准;针对当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强度检测过于滞后的情况,实施7天标准养护混凝土试件见证检测;明确规定对产业化住宅部品实施“驻厂”监理……

  “经过近两年的筹备、起草和反复讨论,《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不久前公开征集意见。这是北京市严格执行中央各项法规、制度和标准,总结吸收国内外先进立法经验,精心制定的一部地方性法规。”分管房屋质量的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王承军介绍。

  除了完善立法、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等,北京市进一步建立建材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规范本市建设工程材料使用行为,营造建设工程材料供应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

  根据信用评价得分,分类实行差别化监管,并鼓励使用得分80分以上供应企业生产的建材。

  “执法一体化”构筑坚实防线

  9月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工作。北京市立即召开全市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动员大会,治理行动迅速在保障房、自住房、轨道交通等民生工程中展开。

  北京市住建部门结合近几年质量投诉的特点,开展以治理“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不按照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按照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检验”为主题的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形成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有效的防治体系。

  北京市住建委工程质量管理处处长王X介绍,北京市通过构筑管理上评估、执法、监督的“三位”闭合,实现执法过程的一体化,筑牢施工现场建设、施工、监理安全质量管理“铁三角”,形成企业自主、政府监管、市场调节、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质量共同治理体系。

  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北京市共对59家供应不合格建筑材料企业进行通报、移交处理。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底,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共执法抽查工程7098项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183份,对责任主体实施质量处罚共计433起。

云翼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