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设施管理:超越物业管理
设施管理是物业管理的高级形态。进入20世纪80年代,物业管理行业发生一系列变革,为了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设施管理应运而生。设施管理出于物业管理,而又高于物业管理,具有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定制化等特点,是具有相当潜力的新兴行业。
一、设施管理出现的背景
随着产业价值链分解和专业化发展,物业管理出现精深精细化趋势,并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化为知识密集型,在物业管理提升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新型的领域——设施管理。
传统的物业管理侧重于人员现场管理,以保安、保洁以及采暖、通风、空调、电气、给水、排水等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为主要工作内容,以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工作目标,具有“维持”的特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物业管理行业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促成了设施管理的产生。物业管理行业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建筑领域的技术革命使得物业管理的对象越来越复杂。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4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CRT图形显示)技术的应用,智能大厦开始出现,并且在美、欧、日及全球蓬勃发展。伴随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信息化的现代建筑设备很快地进入各种建筑,使物业管理范围内的设施设备形成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各项传统产业的业务也由于结合了信息技术而出现很大的变化。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系统,传统的物业管理应接不暇。
第二,社会发展要求物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危机以来,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直是社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物业节能”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许多物业能源利用效率仍不尽人意。路灯彻夜通明、用电负荷失衡、给排水管道跑冒漏滴、公用水阀细水长流、供暖空调温度不稳、室内空气严重恶化、自控设备失常运行等现象普遍存在。面对新的要求,传统物业管理粗放的经营模式显得捉襟见肘。
第三,产业价值链分解与非核心业务外包促进了设施管理行业的产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有效的面对竞争,企业不得不集中精力关注其核心业务,而将以物业为主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进行管理。同时,公司的物业部门或者被解散,或者独立成专业的物业管理或设施管理提供商。产业价值链分解和非核心业务外包推动了物业管理行业的专业化,促进了设施管理行业的产生。
举一个例子,90年代初,香港的渣打银行物业管理部门有200多名员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业务外包模式的影响,经过研究,他们将物业部门解散,把相关业务外包给专业的设施管理公司。这样,渣打银行200多人的物业管理部门变成只有2个人负责,从新建分行的选址、投资、装修,到已有物业的维护、管理都由这个公司负责。另外,公司所有的办公楼,包括员工的住宅都外包给这家公司管理。通过非核心业务外包,香港渣打银行竞争力不断提高。
面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变革,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日渐力不从心,不得不向专业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并由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化为知识密集型,设施管理应运而生,形成具有相当潜力的新兴行业。
二、设施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按照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International Facil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的定义,所谓的设施管理是指“以保持业务空间高品质的生活和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以最新的技术对人类生活环境进行有效的规划、整理和维护管理的工作,它将物质的工作场所与人和机构的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门综合了工商管理、建筑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综合学科”。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设施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点,即: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定制化。
专业化。设施管理提供策略性规划、财务与预算管理、不动产管理、空间规划及管理、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修护、能源管理等多方面内容,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管理,有大量专业人才参与。另外,化工、制药、电子技术等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对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不同,所涉及的设施设备也不同,需求实行专业化服务。
精细化。设施管理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以业务规范化为基础,以精细化流程控制为手段,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户的业务流程进行研究分析,寻找控制重点并进行有效的优化、重组和控制,实现质量、成本、进度、服务总体最优的精细化管理目标。
集约化。设施管理致力于资源能源的集约利用,通过流程优化、空间规划、能源管理等服务对客户的资源能源实现集约化的经营和管理,以降低客户的运营成本、提高收益,最终实现提高客户营运能力的目标。
智能化。设施管理充分利用现代4C技术,通过高效的传输网络,实现智能化服务与管理。设施管理智能化的具体体现是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安防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物业管理维护系统、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等。
信息化。设施管理以信息化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与高新技术应用同步发展,大量采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实现业务操作信息化。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同时,信息化保证了管理与技术数据分析处理的准确,有利于科学决策。
定制化。每个公司都是不同的,专业的设施管理提供商根据客户的业务流程、工作模式、经营目标,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设施管理方案,合理组织空间流程,提高物业价值,最终实现客户的经营目标。
三、设施管理的业务范畴和服务对象
设施管理涉及范畴广,包括客户所有的非核心业务。国际设施管理协会提出设施管理的业务范畴主要包括八方面:策略性年度及长期规划;财务与预算管理;公司不动产管理;室内空间规划及空间管理;建筑及改造工程;新的建筑及修复;保养及运作;保安、通讯及行政服务。除此之外,设施管理的业务还包括能源管理、支援服务、高技术运用及质量管理等。
尽管设施管理的业务范畴比较广泛,但这些业务都是围绕着两个中心内容展开的:其一,通过对建筑设施的管理,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年限,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及运行费用;其二,应用各种高新技术,向客户提供各种高效增值服务,使客户工作更加合理化和简洁化,生活更方便和舒适。针对不同类型的物业,设施管理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设施管理应用于业权相对单一或集中的物业,主要包括:
城市公用设施。如医院、学校、体育场馆、博物馆、会展中心、机场、火车站、公园等。
工业设施。如工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保税区、物流港等。
四、设施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区别
设施管理是传统物业管理的提升,在管理方法、内容、目的和手段等方面超越传统物业管理(如表1所示)。
表1 设施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区别
区别一:现场管理VS经营战略
物业管理是通过对客户生产经营现场的管理,以达到维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具体体现就是对现场的整顿、整理、清扫、清洁、维护和安全等。设施管理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对企业所有非核心业务进行总体性策划,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收益的目的,最终实现提升客户营运能力的目标,具有很强的战略性。
区别二:日常维护VS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物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保安、保洁以及水、电、气、暖等设备的日常维护。设施管理从物业的成本分析、空间规划、标准制定、能源审核、风险许诺和发展策略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与建筑、不动产、经营、财务、心理、环境、信息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另外,设施管理基于信息化技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户的业务流程进行研究分析,寻找控制重点并进行有效的优化、重组和控制,实现质量、成本、进度、服务总体最优的精细化管理目标。
区别三:“保值”VS“增值”
物业管理的工作目标是安全、卫生以及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保值”的特点。设施管理应用各种高新技术,向客户提供各种高效增值服务,以改善客户运营能力,提高收益。它从战略层次的高度和动态发展的全局整合的理念出发,在保证物业“保值”的基础上,还要实现物业的“增值”。
区别四:关注现状VS关注整个生命周期
物业管理关注的是已建成的物业和已装备的设施设备,它是对物业“现状”所进行的管理和维护。设施管理关注物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策略性长期规划,贯穿到物业或设施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建造、维修及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区别五:人员现场管理VS信息化管理
物业管理的活动,如保安、保洁、设施设备的维护,以及能源控制、费用收取等,都是通过工作人员的现场作业完成的,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比较低。设施管理大量采用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管理与技术数据分析处理的准确,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 上一篇文章: 物业管理秩序维护分包模式初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